---
材料实验室的第二次爆炸,如同一记沉重的闷拳,击打在广寒宫本就紧绷的神经上。沃森博士的重伤和团队的惨重损失,不仅意味着关键材料研发陷入停滞,更深层次地动摇了基地对自身技术掌控力的信心。那种危险并非来自明确的敌人,而是隐藏在精密流程缝隙中和未知物性里的、防不胜防的“意外”,更令人感到无力和窒息。
总控中心内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默。陈锋在处理善后和调查原因,雷天宇在进一步加强所有实验室的安全管控——近乎苛刻的条款几乎扼杀了任何创新可能,但没人敢反对。叶薇和其他队员在进行更严格的医疗监测,月尘肺的阴影与爆炸的创伤交织在一起。
在这片低迷的氛围中,林海却将自己更深地埋进了数据的海洋里。外部世界的接连危机,反而像是一种背景噪音,让他更加专注于内心那个正在崩塌与重建的宇宙图景。艾莉丝的脑波异常事件、萨米尔脑中的“量子幽灵”残影、以及他自己发现的物理常数可能波动的证据,这些碎片在他脑海中不断碰撞、重组。
他意识到,现有的、基于经典物理和恒定宇宙学原理建立的引力波数据分析模型,已经彻底不够用了。如果宇宙规则本身就在微秒地波动,那么传播了数百万甚至数亿光年、才到达地球(月球)的引力波信号,其携带的信息必然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了这种规则波动的“污染”或“调制”。就像透过波动的水面去看水底的物体,图像必然是扭曲的。
不重构解码矩阵,不将这种宇宙尺度的“规则潮汐”效应纳入考量,他们永远无法破译那些来自深空的、尤其是可能与“观察者”相关的引力波信号的真实含义。他们看到的,可能只是扭曲的倒影。
这项工作艰难无比,近乎徒手重建一座理论大厦。他需要将张老那些未完成的弦论构思、自己对常数波动的推测、艾莉丝提供的异常频率感知数据、以及所有已知的引力波观测数据全部融合在一起,构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非线性的解码框架。
他的工作站变成了一个由公式和代码构成的茧。全息屏幕上不再是整洁的方程式,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概率云的复杂流形结构,以及无数条尝试拟合各种异常数据的、疯狂振荡的曲线。他几乎不眠不休,依靠高浓度营养液和短暂的强制睡眠维持精力,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下去,但眼神却燃烧着一种近乎狂热的专注。
“不对…这样引入波动参数,整个协变性就乱了…” “如果假设波动源是量子真空的某种宏观涌现…那么它的关联函数应该…” “艾莉丝感知到的频率相位偏移…需要找到一个数学表达来嵌入…”
他自言自语,时而亢奋,时而沮丧,完全沉浸在思维的迷宫中。
转机来自一次看似失败的尝试。他为了拟合“玉绳”量子网络异常退相干数据中的周期性,在他的新模型中引入了一个基于1.618Hz及其谐波的调制函数。结果在引力波数据上并不理想,却意外地发现,这个调制函数竟然与艾莉丝所提供的、关于萨米尔脑中“量子幽灵”残影的活跃度波动,存在某种微弱的同步性!
这个发现让他头皮发麻! 引力波、量子退相干、意识残影——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竟然可能共享同一个深层的“调制源”?即那个宇宙规则本身的波动?
他立刻调整方向,不再将1.618Hz仅仅视为一个需要被过滤掉的噪声或干扰,而是尝试将其作为一个关键的探针,一个理解那规则波动的“钥匙”,反向嵌入到他的引力波解码模型中。
过程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一个极其复杂的密码锁。他需要找到正确的相位、振幅、以及这个频率波动与不同引力波频率之间的非线性耦合关系。
时间一天天过去。外面的世界仍在处理爆炸的余波和月尘肺的威胁,而林海则在理论的深渊中独自跋涉。
终于,在一个凌晨,当他将一组基于艾莉丝最新感知数据调整后的参数输入模型,并对一段之前无法理解、信噪比极低的古老引力波信号(编号GW-0909,源自一次数十亿光年外的双中子星合并)进行重新解码时——
奇迹发生了。
屏幕上那些原本杂乱无章、被视为噪声的信号段,在新的解码矩阵作用下,竟然开始呈现出微弱的、但却清晰的结构性图案!就仿佛调准了收音机的频率,原本的静电噪音中突然传出了虽然微弱却可辨的音乐!
这些结构并非引力波本身的主体信号,而是叠加在其上的、极其细微的次级调制!它们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天体物理过程!
林海的心脏狂跳起来,呼吸变得急促。他颤抖着手,将其他几段可疑的引力波信号也输入新模型进行解码。
结果同样令人震惊!在不同的引力波信号中,都解码出了类似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细微调制模式!而这些模式,都与他模型中的宇宙规则波动函数高度相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光年低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