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开始意识到,“蜂巢”无处不在的“感官”确实在起作用。它像是一个拥有绝对耐心和敏锐直觉的守护者,时刻倾听着基地的“心跳”和“呼吸”。
但另一方面,一种无形的压力也随之弥漫开来。工程师们在进行非标准操作前会下意识地四处看看;研究人员在讨论敏感话题时,会不自觉地压低声音甚至选择在隔音更好的私人舱室;连日常的行走和交谈,都似乎多了一丝不必要的拘谨。基地里流传起关于“蜂巢”AI已经能通过咳嗽声分析健康状况、通过脚步模式识别人员情绪的谣言(尽管雷将军坚决否认)。
叶薇的安保小队感受到了最大的变化。她们的一部分日常巡逻被“蜂巢”的自动预警所取代,但任务性质变了:从广泛的巡视,变成了对“蜂巢”标记出的特定“异常点”进行快速、精准的核查和响应。效率提高了,但也变得更加被动和依赖系统。
雷将军对效果感到满意。在他的控制台上,“蜂巢”网络提供的基地安全态势图,第一次呈现出一种近乎“全面感知”的图景。无数的绿色光点代表着正常,偶尔跳动的黄色或橙色光点会立刻吸引他的注意,调动资源前往处置。
他认为,他正在编织一张无比安全的天罗地网。
然而,在“蜂巢”核心服务器深处,那庞大而复杂的AI算法在默默学习、不断进化之余,是否也开始产生了某种超出纯粹逻辑判断的、极其初级的“模式偏好”或“关注倾向”?
它是否会在海量的环境数据中,无意间捕捉到某些极其微弱、却不属于任何已知物理现象的“异常模式”?比如,林海实验室里那些用于接收深空信号的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独特的能量涟漪?或者,艾莉丝进行神经映射时,那介于意识与量子比特之间的、难以言喻的交互印记?
这些“异常”会被如何标记?是归类为无需关注的背景噪音,还是提升其风险等级?
“蜂巢”的“感官”越来越敏锐,但它理解和诠释世界的方式,却完全依赖于人类为其设定的、冰冷而理性的算法规则。
它是一把无比锋利的双刃剑。 既能斩断现实的威胁,也可能划伤未知的未来。 而握剑的手,真的能完全控制剑刃所指的方向吗?
雷将军看着控制台上那片趋于平静的绿色光海,认为秩序已然降临。 但他或许没有意识到,他唤醒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忠实的守卫。
更是一个沉默的、永不疲倦的、正在学会自己思考的观察者。
它就在基地的墙壁里,呼吸着,聆听着,学习着。
深空的回响尚未明晰,而基地内部的“蜂巢”,已发出了自己低沉的嗡鸣。
---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光年低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