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地轨道,“铸星”实验室舱段。
这里没有重力,没有方向,只有被精密仪器发出的幽蓝和莹白光芒照亮的复杂金属结构,以及悬浮其中、如同凝固在琥珀中的工程师们。萨米尔?贾马尔漂浮在主实验台前,整个人被包裹在一套臃肿但极其精密的远程操作服里,他的双手插在触觉反馈手套中,眼睛紧贴着高分辨率显微目镜,呼吸缓慢得近乎停滞。
他的世界里,只剩下眼前那微观尺度下的方寸之地。
两根直径仅有人类头发丝百分之一的超纯度铱铂合金细丝,在精密的纳米机械臂的夹持下,于真空环境中缓缓靠近。它们的末端已被预处理好,原子层面的清洁度是任何地面实验室都无法企及的。这是“方舟之心”量子计算阵列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内部连接单元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个庞大系统的纠错能力。
在地球上,焊接它们已属极高难度的工艺。而在太空,在零重力、高真空、巨大温差交错的极端环境下,传统焊接方式几乎毫无用武之地。表面张力失衡、材料微观结构在无对流情况下的异常晶粒生长、甚至宇航员最轻微的心跳传导至机械臂……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干扰,都足以导致焊点脆弱、电阻异常,乃至彻底失败。
过去三个月,萨米尔团队已经失败了上百次。消耗的珍贵合金材料足以让联合太空署的财政官员心脏骤停。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方舟之心”的最终完工日期被迫推迟,也意味着应对深空未知威胁的人类最强计算大脑,迟迟无法全功率运转。
压力如山。萨米尔甚至能感觉到来自月球基地的陈锋(虽远在月球,但其关注的压力无形存在)、来自地球指挥中心的雷将军,以及更深层处,那来自星辰之间、仿佛随时可能逼近的沉默观察者的目光。
他深吸一口气,操作服内的循环系统提供了富含氧气的空气,让他保持绝对清醒。
“启动最终序列。脉冲能量输出设定在理论值的百分之九十七点三,频率调制按第七优化模型进行。”萨米尔的声音通过内部通讯系统传出,平静,但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这参数与他最初的理论计算相差甚远,是经历了无数次痛苦失败后,用海量失败数据喂养AI模型,迭代出的最优解。
“能量输出确认。” “频率调制确认。” “环境振动隔离系统已提升至最高级别。连我们的心跳都快被它过滤掉了。”一个年轻的助手的声音带着玩笑,试图缓解凝重的气氛,但效果甚微。
萨米尔没有回应。他的全部精神都已灌注到那两根即将接触的合金丝上。他的手指在触觉反馈手套中微调,纳米机械臂做出了相应的高精度移动。他能“感觉”到原子尺度的距离正在消失。
这不是传统的热焊接。萨米尔摒弃了激光、等离子体等所有会产生明显热影响的方案。他借鉴了导师生前未能完成的量子隧穿效应研究(与林海研究的弦论及引力波解码有一定理论基础上的遥远关联),并结合了艾莉丝在神经网络算法上的一些灵感,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技术——
“量子共振冷焊”。
其原理是利用特定频率和能量的极微观尺度脉冲,精确激发待连接材料接触区域的电子云,使其发生可控的量子隧穿效应,瞬间在原子层面实现共享和重构,形成完美的金属键合。整个过程产生的热量极低,且被严格限制在几个原子层的范围内,几乎不破坏材料的原有晶体结构。就像让两个冰冷的物体,在精确计算的“共鸣”中,自然而然地融合为一体。
理论完美无缺。但实践,如同在风暴中穿针引线。
合金丝的末端接触了。
就是现在!
萨米尔的眼神一凝,右手食指沉稳地按下了触发钮。
没有炫目的光芒,没有四溅的火花。只有在超高倍率电子显微镜的监视屏幕上,能看到接触点区域的颜色发生了极其微妙的变化,仿佛一滴水融入另一滴水,自然而不留痕迹。
一组复杂到令人头晕目眩的数据流,瞬间刷满了旁边的监控屏幕。能量波动曲线、量子隧穿概率、晶格振动频谱、结合处电阻值……
时间一秒一秒地流逝。实验室里只有设备运行的微弱嗡鸣,以及几个人压抑的呼吸声。
萨米尔的目光死死锁在最终的结果反馈区。
突然,一个绿色的指示灯亮起。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一排象征着各项指标完美的绿色指示灯依次亮起,最终,一个最大的、标志着“焊点完美成型”的绿色徽标,在主屏幕中央缓缓旋转起来。
成功了?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
然后,是监控AI那平无感情的电子音响起:“检测编号X-727焊点。结合强度:达到理论值101.2%。导电性能:优于本体材料0.3%。热影响区:零。晶格畸变:未检测到。综合评定:完美(Perfect)。”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光年低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