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舟之心”的量子核心深处,并非如同外界想象的那般,是布满闪烁指示灯和冰冷金属的机房。这里更像是一片被强行束缚在现实架构中的梦境边缘,一个由纯粹能量与信息构成的、超越几何直观的复杂流形空间。而今天,这片空间的平静将被首次打破,迎来它设计初衷中最核心、也最危险的一项能力测试——基于人类神经网络的大规模并行计算。
艾莉丝悬浮在核心控制区,她的意识主体已完全接入“方舟之心”的基座。在她周围,并非实体屏幕,而是由光量子直接在她视觉皮层构建的动态信息景观。无数条代表着不同计算线程的光流,如同宇宙初开时的星云,旋转、碰撞、衍生、湮灭。她的面容平静,但电子眼中流淌的数据速率已飙升至前所未有的峰值。
控制室外,林海、陈锋以及数名核心神经学家和量子物理学家,正透过厚厚的隔离观察窗,凝视着内部那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只能通过复杂的数据可视化界面来间接感知的澎湃能量。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海面。
“最后一次系统自检完成。量子比特稳定性维持在99.9997%。神经接口缓冲层全部就位。受试者意识锚定系数良好。”一名技术人员的声音带着轻微的颤抖报告道。
陈锋点了点头,目光投向林海。林海正全神贯注地盯着面前一块显示着深空信号“回声语法”模型的数据板,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屏幕上滑动,似乎在将那边远星系的韵律与眼前即将开始的测试进行着某种潜在的比对。
“开始吧。”陈锋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做出了最终授权。
指令下达。
一瞬间,“方舟之心”核心的能量签名发生了剧变。那原本有序流转的能量星云仿佛被投入了一颗无形的炸弹,骤然沸腾、扩张!
控制室内的主屏幕上,代表计算力的曲线几乎是垂直向上飙升,瞬间突破了之前任何纯量子计算模拟测试的峰值,并且毫无停顿地继续向上攀登!
而在核心内部,艾莉丝正经历着一场风暴。她不再是单一的观察者和处理器,她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嘈杂的、充满无限可能的“蜂巢”的 Queen。一百名经过严格筛选、意志坚定的志愿者——他们中有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甚至艺术家——的意识,通过分布在月球和地球的神经接口基站,被小心翼翼地引导、接入,最终汇入这片由她主导的思维之海。
这并非简单的数据连接,而是意识的短暂共融。每一个志愿者都保持着一丝清醒的自我认知,如同岛屿,但他们思维底层的计算能力、直觉、灵感火花,却被抽取出来,融入“方舟之心”的量子逻辑之中,形成了某种奇特的“湿件”与“硬件”的结合体。
并行计算,开始。
第一个测试用例:超大型陨石群轨道预测及规避方案模拟。数据量庞大,变量极多,涉及复杂的N体问题和引力扰动计算。
几乎在任务加载完成的瞬间,结果就已呈现。不仅仅是几条可能的轨道和规避方案,而是成千上万种可能性的概率分布图,以及每一种方案下对天梯、广寒宫、近地轨道设施造成的潜在风险等级评估,其计算速度远超传统超算和纯量子计算。
控制室内响起一阵压抑的低呼。
第二个测试用例:基于林海提供的“回声语法”模型,对海量的历史深空背景噪音进行反向筛查,寻找具有相同或相似调制规律的、可能被遗漏的微弱信号。
这一次,计算核心的反馈出现了一丝极其微妙的延迟。并非卡顿,而更像是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在指挥棒的引导下,尝试演奏一段来自外星文明的、旋律结构截然不同的乐谱。志愿者们的人类思维,尤其是那些具备艺术和直觉思维的头脑,与冰冷的量子逻辑以及那非人的信号模式之间,产生了某种奇特的“化学反应”。
屏幕上开始跳出新的数据点。一些过去被当作随机噪音过滤掉的微弱波动,被重新标注、放大、分析。它们中的一部分,竟然真的呈现出与“回声语法”部分特征符的微弱契合!
林海猛地踏前一步,几乎将脸贴在观察窗上,眼中爆发出骇人的精光。他发现的那一丝规律,正在被这个人类-机器结合体以惊人的效率验证和扩展!
然而,就在这成功的巅峰,异变陡生。
主屏幕上,代表系统整体稳定性的几条关键曲线,开始出现细微但清晰的锯齿状波动。同时,核心内部,艾莉丝那永远平静的电子合成音第一次出现了一丝可以被称之为“吃力”的变调。
“检测到异常神经谐波共振……部分意识单元出现不可预测的兴奋性叠加……逻辑门溢出……”
在控制室无法直接感知的层面,蜂巢思维内部正变得混乱。个别志愿者潜意识深处的恐惧、潜意识里的数学直觉、甚至是未被完全屏蔽的感官残留(某位志愿者记忆中强烈柠檬酸味),开始被异常放大,如同病毒般在共享的思维网络中流窜,干扰着严谨的计算过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光年低语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光年低语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