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这会儿也是多事之秋,东北诸族已经有点毫不掩饰了,吐蕃正在憋大招,南诏犯剑之心不死,西域诸国分崩离析。
大唐陆路通往西方的商路已经基本上被阻断。
而回纥正处在关键点上,不管是东北还是西北,大唐都避不开回纥,如果在这个时候和回纥翻脸,带来的变化不可想像。
李泌估计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这才积极的劝说李适应允了武义成功可汗的和亲要求,并劝动李适许配了一位真公主。
要知道李适这个人对嫡亲兄弟姐妹还有儿女是相当重感情的,而且他的女儿大多夭折,活下来的几个都像他的珍宝一样,连离京都不行。
这次一下子把亲生女儿远嫁给四千多里外的胡人,可以想像李适内心得有多难受,多憋屈。
张军觉得,李适后期行事性情大变,肯定就是被逃离京都还有被迫远嫁女儿这两件事给刺激的,太无助,太无奈。
重感情的人往往都特别情绪化,也就是经常处事不理智,情绪变化会让他变得特别积极,也很容易特别消极。
而马燧想看的,张军以为不外乎就是两点,一个是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再一个就是看他和李适到底谁能‘说服’谁。
皇帝做事并不像影视剧里那样,一拍桌案眉毛一立大臣就跪一地,事情就这么定了。不可能的。
一件事不管皇帝满意不满意开心不开心愿意不愿意,最多也就是把事情暂时压下来搁置,后面还是要靠商量。
皇帝也要把重臣找过来一个一个去谈,做思想工作解释原委,不断的说服和被说服,最后做出决定。
皇帝确实有一票否决权和强行一票通过的权力,但没有几个皇帝敢乱用,大部分皇帝可能一辈子也没有使用过。
皇权在大唐并没有至高无上,他需要顾忌很多方面,比如五姓七望就根本不怎么把皇权当回事儿。
历史上能把皇权提升到至高无上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人,始皇帝,汉武帝,还有大破大立的朱元璋,这是有时代性的。
成吉思汗也没做到,李世民是不想那么做,他亲手打造了贵族议会制和民族政策,这是大唐能迅速强盛的原因。
只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令人唏嘘。
张军估计,马燧是在给自己挖坑,树敌。
拒绝和亲,张军就得罪了回纥,这个大唐目前最大的也是唯一的臂助。
不管拒不拒绝和亲,张军都会得罪一部分朝臣,总会有一些人是站在对面的。
不管最后是不是和亲,张军都必须和李适进行一番‘交流’,在彼此心里埋下一根刺。软刺也是刺。
如果没有马燧的这封信,这事儿张军完全可以私下里处理,比如秘密的和李适交换意见,但现在不行了,信来了。
这就是阳谋。即然知道了,张军自然就不可能无视,必然得发表态度。
不要以为是密信,任何事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了,那就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马燧这么做张军也能理解。
这件事不管怎么发展,其实对张军现有的一切影响不大,也就不会结仇。
但这件事会多多少少的影响一点张军和李适,张军和重臣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影响一些人对他的看法。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大江大海都是汇积出来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很多小事慢慢的悄然改变。
张军的异军突起给马燧的压力相当大,所以搞点什么小手脚也是正常的。
不过有限于双方认知上的差异,马燧的这点小心机注定达不到什么效果就是了,他所在意的那些东西,张军完全不在意。
张军收好信封,看了看外面,感觉应该差不多到了饭点了。
他对于看天光断时间这事儿始终不太能行,实在是没有任何经验,不像这会儿的人从小就开始训练。
所以说科技的进步往往就代表着人自身的不断退步。
就像农民总能预感到天气变化,而城里人总是感觉雨来的这么突然。退化了。
骆元光和韩游瑰两个又沉浸到地图里面去了,在上面寻找每个人自己曾经熟悉的地方,就像孩子突然发现了不可自拔的游戏。
这两个信使……太特么失败了。
“郎君,霍大监到。”卫阿荣在门口喊了一声。
张军转身迎了出去,霍仙鸣笑眯眯的走过来:“来节镇处,便如厮混度日,某不知不觉便倦怠了,只怪此处太过轻闲。”
“大监常常紧张劳乏,也正好趁此机会好生歇息一下,将养一下身体。”张军笑着拱了拱手。
陪在皇帝身边可算不得什么好差使,那是真的累,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而且还是无休无止的007模式。
你只看到别人的风光,却从来看不到别人风光的背后。没有谁会很容易,皇帝也不行。
霍仙鸣此次奉皇命过来凤翔,统筹神策左军的参战事宜,也是实行监军之事,但相比于在宫中,他在这边自然是轻松到了极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朝请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朝请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