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叔祖下午到上海,我寻思着,让形意门的弟子都随我去迎站,顺便问问您老人家,您是要跟我一起去车站,还是在炎黄会等着!”
“废话,车师叔第一次来上海,为师自然是要亲自去迎接的!”
李存义听着徒弟的试探,先是瞪了杨猛一眼,随后又微微叹了口气……
“你师叔祖在山西一世英名,如今却为了给徒子徒孙们铺路,不得不放下武人最珍视的名声,来托举你一程,日后你万万不可辜负山西形意一脉……”
“师傅放心,我这次若是借着武道大会蓄势成功,大概还有再迈出一步的机会,日后山西形意一脉的衣钵,还是得由他们自己的人来接!”
杨猛与车二先生在北京的约定,在回了上海之后,便向李老爷子托了底。
所以老爷子心里深知,车二先生此次南下,不仅是要将名声送给杨猛,确立他形意三代弟子的掌舵人地位,更是不惜诈死埋名,一心追求武道修行,将山西形意一脉托付给了徒弟……
另外一边,车氏形意一脉,在火车进入了江苏境后,便不再继续于车厢中讨论拳术,毕竟功夫的增长是要时间的,总不能耽误了观赏江南水乡的美景……
车二先生看着徒孙们的活泼,徒弟们的稳重,心中还是有些欣慰的。
这一路走来,大概也就是五天的时间,可在老爷子的心里,却比以往的二十年更加立体,仔细算来,竟是第一次与徒子徒孙齐聚一处,并朝夕相处了五天。
更何况,还有他的三个儿子与孙子。
所谓天伦之乐,不过如此。
想到这里,老人愈发肯定了诈死埋名,或许才能让这些孩子们抛开芥蒂,同心协力,将车氏形意门发扬光大。
至于杨猛,以他如今的境界和地位,怎么可能看得上车氏形意的道统,想必于他而言,自己这番举动,反而是托孤的意味更多一些。
“如此也好,免得没有外患,内部虽是其乐融融,却很容易就变成了死水一坛……”
“师傅,您老又偷摸感慨什么呢?!”
李复祯陪着车兆杰,笑着将车二先生新作的衣裳拿了过来,准备让老爷子换上。
“车上的乘务员刚报了时间,距离上海大概只有半个多时辰了,您老还是抓紧把衣服换上,别等到了地方,让李师兄跟那小猴子比了下去……”
“净胡说,你李师兄今年也快六十多岁了,哪里还会在意这个!”
车二先生嘴里训了李复祯一句,可还是听儿子和徒弟的话,提前换上了一身黑色的长袍。
此次南下,晋商几家出人出钱,硬是赶在众人出发之前,为车氏形意的门下每人都做了两套上好的绸缎衣裳,可谓是给撑足了门面。
然而,李复祯如今的心中,对几家晋商却没了以往的那般亲近。
做上车氏形意的掌门人后,他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需要考虑和平衡的事情,与原来作为八大弟子的时候,已是完全不同。
尤其在他遇见故友晋升武圣之后,心态略显失衡的那个时候,老爷子为了疏导他心中的郁结,不得不跟他点明,为何那人拒绝袁世凯的招揽,自己为何要不顾辈分和地位,非要代表北洋政府南下挑战杨猛……
所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没有到达那个高度,自然就无法看到头顶上的风景。
短短五天的行程,却让李复祯明白了大半生都不曾明白的道理。
师徒两人时不时的一起谈心,既让他走出了心中的阴霾,也让他明白老爷子心中真正在意的,并非这一世英名,而是对车氏形意弟子们的无限期望。
也正是通过一次次的谈心,李复祯才明白,作为一个掌门人,面对晋商一步步的捆绑与渗透,心中是如何的矛盾,又是如何平衡门下的关系。
时间不断流逝,众人也都纷纷去换好了衣服,看起来既显得英武,又透露出武人的风骨,等到火车停下的时候,众人依照辈分次第,一一踏上了站台……
“车师叔一路舟车劳顿,师侄有失远迎!”
站台外面,站着乌压压的人群,羡慕的看着站台内的上等人,穿着体面,身姿挺拔,随意便可进入站台,与久别重逢的亲友提前相聚……
“存义,你也老了!”
车二先生看着李存义头发斑白,脸上皱纹密布,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顿时明白江湖传言,李存义在虎跑峡一战后,重伤散功的传说恐怕不是谣言。
两位老人见面,相隔已是十余年,如今在上海再见,自然难免一阵唏嘘。
“师侄现在气血衰败,反而不如师伯看着更加矍铄!”
李存义与车二先生四臂环抱,心中都是激动不已。
李存义年轻时拜师刘奇兰,但随郭云深学半步崩拳的时候,曾在十多年前,陪同师叔一同去了山西,并有幸见识了两位大师的搭手,深知眼前的这位车师伯,一身功夫早已深不可测,如今又晋升为武圣,恐怕这世上再难有敌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民国宗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民国宗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