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塔:“深海猎人的出现并非一蹴而就,你应该也很清楚,在此之前,包括我和洛兹都为这个计划的诞生贡献了一份力。”
赫里娅娜:“你是指的深海教会,对吧?”
虽然在过去,阿戈尔就有出现过以深海和大群为崇拜对象的人群,但却并没有成什么气候,并且是上不了台面的,真正让深海教会以团体性质出现并大规模发展的源头,便是希明莱瓦科学院。
科学院利用当时大群本身强大的存在,套用科学研究和神学信仰的手段,创造一个“科学神教”,用以蛊惑蒙骗大量战后对未来失去希望的悲观人群,发展控制教徒,从而进一步获取研究大群的实验资源。
随着实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克洛维斯研究所也逐渐从中积累了一些相关经验,而这其中,关于海嗣化在人体中的能量具象化表现无异于是一个重大发现。
众所周知,在接受了海嗣化人体改造后的人类将获得远超常人的身体素质,改造后的人类在同样的测试下所释放出的能量是常人的几十倍甚至更多,其中的原理是人体中的海嗣基因组拥有了吸收整合环境中深海之力的能量并控制其表达方式,也就是说此时的能量并非凭空产生,而是来自自然环境中的能量。
当然,这样的副作用会非常明显,能量在人体中受基因组改变的过程会严重摧残人体本身,脆弱的人体无法承受这个过程,人体里的基因组将会不断发生改变以进化出最适应这种能量转换的性状,这将导致海嗣性状的细胞组织不断取代原本人体的正常细胞组织,而海嗣性状本身就会进行独立的能量转换,这就会进一步刺激同一个体里其他正常性状的改变,除非个体死亡,否则海嗣化的进程近乎不可逆。
但这些都并不重要,科学院并不关心这些参与人体实验教徒的死活,他们只是惊喜地发现,在这个海嗣化的过程中,人体竟然充当了一个成本极低但转化率又极高的能量储存器,由于人类具备的强大的精神与思维能力,相较于一般情况下海嗣化的动物或植物,海嗣化的人类能够调动环境中更多的能量,这是其他生物所不具备的。
蒂塔:“你还记得阿戈尔当初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吗?”
只是迟疑了一下,那个答案便清晰出现在了赫里娅娜的脑海里,她甚至不愿意相信,阿戈尔竟然还真的做出这么疯狂的事。
“将克洛维斯变成阿戈尔的能源储备。”
在同一时间的方舟一号空间里,阿庇安仅仅是提了一些细节,博士便猜到了这个所谓的克洛维斯计划的真正目的。
阿庇安:“看你很顺利地就得出了这个结论,还是说你早就知道一些内幕?“
博士当然不知道,其实当博士做出这个推断的时候也是有些吃惊,但联想到克洛维斯的一些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克洛维斯会有现在的境况。
博士:“这是你们两派的共识,对吗?”
阿庇安摊了摊手:“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双方倒是没有太大的异议。”
当阿戈尔面临深海之力劣变这一灾难的到来时,无论再怎么离谱的方案,只要真的有效,那么都会被提上日程,就比如说这个所谓的克洛维斯计划,当初计划的是阿戈尔迅速寻找到当前科学理论和技术原理的替代品,现在来看这个替代品就是源石技艺,而在这之后,由于阿戈尔已经无法再利用无穷无尽的深海之力,还需要寻找足够的能源维持人类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而科学院选择了生物供能技术。
坦白来讲,就算是一个人变成海嗣后将其身体机能压榨到极致,其能供应的能源也并没有多少,至于其他生物变成的海嗣能够驱动的能量更是少之又少,理论上来说即便把泰拉全人类都变成海嗣发电,都无法满足阿戈尔一个城邦一年的供电需求,这个问题在之前洛兹研发人体超级计算机的时候就遇到了。
但科学院却发现,当一片区域中的海嗣数量足够多的时候,因人类而进化的海嗣集群就会产生精神规模效应,其强大的精神力足以使之成为整个大群的重要一环,其能够在大群中调动的能量是个极其庞大数量级,只要集群没有消失,就能够继续将大海中的深海之力转化为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成为永不枯竭的资源库。
博士:“这样构成的海嗣集群,人类真的有能力利用这股能量?”
阿庇安:“风险性极大,但不能说没有可能,对于海嗣生物质能的利用,阿戈尔很久之前其实就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目前只是还没有在源石技艺层面走出实验室,在你提出利用空间背景能量和源石能量之前,海嗣生物质能一直是阿戈尔的第一选择,而且是技术门槛最低的选择,直到现在大家都在考虑在异维空间内部彻底实现能源循环之前,必须把海嗣生物质能纳入到能源选项中,而且是最主要的选项。”
关于这一点,博士也是觉得有那么一丝道理,毕竟空间背景能量的实际应用还遥遥无期,源石也是用一点儿少一点儿,目前来看海嗣生物质能确实是个不错的选项,而且基于源石技艺的技术同样能够直接利用海嗣生物质能,等于是绕过了深海之力劣变这个问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呼唤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明日方舟之深海的呼唤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