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战利品解析功能的存在,导致许星辰的“凑合”心理格外严重。
这在云海舰队的装备体系中,这种原因导致的情况无处不在的,而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战斗机。
其他的很多装备,还经常有不是“刚需”,不是“常用装备”,有“其他方式实现作战目标”,等等诸如此类的理由。
但是飞机……飞机中的战斗机,战斗机中的舰载战斗机,那绝对是刚需中的刚需,主力中的主力,且具有很高的不可替代性。
就这背景下,许星辰的主力战斗机,仍然是强5改了又改,剁手还改版……
甚至是皮皮虾带来了歼15之后,也只是让皮皮虾和891工程师上海,只有她们两个用上了大型舰载机。
而两个707的前辈,以及其他的改造航母,现在使用的战斗机,仍然都是强5改了又改版。
主要原因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歼15太大太重了,传统改造航母三万吨左右的体型,操作不过来”。
但问题是,怎么就没有考虑研发一种新的中型机,来取代强5这个老前辈呢?
甚至连很好的改造模板都有了,例如L15教练机,例如歼10和枭龙……
但到了许星辰这里,就是一句话:“强五改改又不是不能用,折腾啥啊……”
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在许星辰的潜意识里面,就是在等“鹘鹰”的出现。
“鹘鹰”战斗机,是国内第二种隐身战斗机,顺便给赛里斯蹭了个独立研发两种四代机(五代机)的名头。
与直接中标获得官方认可之后,直接拿到“歼”字头的户口才出生的歼20不同,鹘鹰是研发单位自行设计的产品。
鹘鹰的研发初衷,应该是在维持单位的设计研发能力,同时看看能不能冲一下外贸的圈子,赚点外汇什么的。
所以鹘鹰没有“歼”字头的自用战斗机编号,使用的是外贸体系注册的FC开头的出口型战斗机型号。
枭龙的型号是FC1,歼10的出口型号是FC20,而鹘鹰自己就是FC31。
类似的情况还有自用的防空导弹是“红旗”,出口的只能叫“DK”,自用的反舰导弹叫“鹰击”,出口的都是“CM”。
如果后续国内自己也采购了,就会给鹘鹰上一个内部的歼字头型号,可能是歼21、歼25、歼31、歼35,这都有可能……
FC31“鹘鹰”本身的状态,属于是“双发中型战斗机”,比双发重型战斗机歼20小了一圈。
它采用了类似F22、F35的常规布局,理论可以适合大部分作战环境,理论上比机身修长的歼20更适合上舰。
所以一直有鹘鹰改改上舰了的传言。
作为传统布局的中型机,在没有强大发动机硬推的情况下,鹘鹰的性能虽然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也绝对算不上特别优秀。
按照宣传展板上的数据,鹘鹰的长度17.3米,翼展11.5米,空重最大起飞重量28吨。
最大速度1.8倍音速,实用升限米,机内载油量7.2吨,最大航程2800公里,机内油作战半径1250公里。
没有侧弹舱,只有一个主弹仓,内部最多可带6枚专门设计的中距弹,另外还有6个外挂点。
单纯看这些参数,在四代机(五代机)中,整体是比F35都要好一些的。
尤其是机内载油量大,超过了F/A-18E/F超级大黄蜂的6.7吨,F15C的6.11吨,所以航程也超过两者。
只是由于发动机仍然不给力,所以鹘鹰到目前为止的版本,暂时都没有超音速巡航能力。
虽然F35由于种种问题,超音速巡航能力也是聊胜于无,但毕竟是有的。
同时,F35是单发战斗机,而且还有垂直起降版本,或者说垂直起降版本,才是F35的最初计划,因此选用了一个对战斗机而言,涵道比大到离谱的发动机,来获得尽可能高的单发推力。
因为垂直起降只能用单发动机,双发垂直起降设计难度大到离谱,阿美莉卡都不敢挑战……
现在的F35三个型号,只是国会老爷强按头,让阿美莉卡各军种妥协的结果。正常情况下空军和海军不可能要这种给“四等人”设计的东西。
单独研发的双发战斗机FC31,比这种多方妥协的产物F35略好一些,或者说互有胜负的级别,当然算是不上多高的标准。
再加上现在海军帮人眼光又越来越高了,一坑四的防空导弹都要专门研发,根本不愿意凑合用那些外贸产品……
以此为参照的话,鹘鹰直接上航母作主力的机会,实际上并不大,除非鹘鹰的公开参数是“过度谦虚”过的,当然,歼20大概率也没有机会。
实际情况很可能是:歼20和FC31他们都不要,要专门单独研发新机型,搞第三种四代机,海军专用的舰载四代机(五代机),这实际上是全球唯一,F35可不是海军专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舰娘:从深蓝到星海请大家收藏:(m.20xs.org)舰娘:从深蓝到星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