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选址与动工
原有恒星计算机的改造方案确定之后,就是新的恒星计算机的总体设计了。
根据现有恒星计算机和行星计算机的经验,新的恒星计算机从一开始就会奔着计算力最大化去。
同时,这种规模的工程建设,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的直接建成再启用,必然是设计成多个阶段逐步推进的。
第一阶段的建设完成之后,就能开始提供部分计算力。
然后持续不断的完成后续工程,让计算机主体规模不断增加,最终全部组装完成之后,计算力也会提升到预期的理想状态。
考虑到后续的建设环境,建成后的工作环境,以及尽可能的拓展功能,远望二号将建造基址限定了在双星系统上。
借助另一颗恒星提供的阳光,新的恒星计算机将不只是计算机,同时也会是一颗超巨型的宜居星球。
这种超级工程,就算是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都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来完成。
首先需要完成行星计算机的设计,完成恒星计算机专用采集生产舰的设计、生产,完成资源转化与储备设施的储备。
但恒星计算机的建设工作,却显然不是等待二十多年之后,等待所有准备完成之后才能开始。
远望二号确认了总体设计思路,确认了建设位置之后,建设的早期工程就可以开始,最起码资源采集和储备可以开始了。
就像历史上,原子弹实验成功之前,需要原子弹做前置的氢弹设计工作,就已经开始了。
远望二号选定的建造基址,位于在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连线上,距离太阳系约3500光年,人马座旋臂上的一个双星系统。
数据库编号AB,单独新命名“新恒星计算机”星系。
这个恒星系在原有的太阳系、舰娘母星系、恒星计算机星系大三角的基础上,构成了一个近似梯形的区域。
新计算机系统中的A恒星,是一颗典型的黄矮星,质量约为太阳的1.1倍。
B恒星是一颗典型的橙矮星,质量约为太阳的0.6倍。
两颗恒星的年龄约20亿岁,两者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0.36天文单位,约合5479万公里。
按照建设计划,质量更小也更加稳定的B恒星将被完整保留,作为未来的恒星计算机系统的“太阳”。
质量较大的A恒星,一部分作为工程建设设备的资料,一部分作为建设设备的能源消耗,剩余部分作为计算机的能量来源。
建造地址确定之后,已经准备好的建设船队就直接跳跃过来,马上开始“工地”的建设准备工作。
采集星系内的天体物质,转化为舰娘资源,生产新型“恒星资源采集生产舰”。
恒星资源采集生产舰,是为围绕恒星执行建设项目专门设计,集资源采集与设备生产与一体的专用工程船。
它们可以直接抽吸恒星的物质,在舰体内部转化为舰娘资源,然后用来生产其他各种设备,其中也包括采集生产舰本身。
开工之后,它们一边持续采集资源复制自身,一边生产恒星计算机工程所需的其他设施,同时储备必要的资源。
工程的早期阶段,工程队会先行建设几座行星计算机,作为恒星计算机的前置技术验证。
再建设几个生态宜居星球,作为参与工程的舰娘们的休闲娱乐区。
因为恒星计算机的建造工期本身就长达数十年,建成之后也需要持续提供必要的维护与检修,参与建造工程和后续维护的舰娘也需要更加适宜的生活环境。
同时动工的,还有恒星计算机星系的护卫舰队,也会由“恒星资源采集生产舰”直接建造。
对于这些零零碎碎的准备工程而言,恒星计算机星系内这个1.1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的资源,基本上是足够使用的。
但是建造恒星计算机主体的话就完全不够用了,因为远望二号团队设计的新计算机的规模太大了。
计算机主体主要的工程材料,将会从新恒星计算机隔壁的星系采集。
那边有两颗巨大的B型恒星,两颗恒星质量加起来,差不多是太阳的22倍。
他们的年龄不到1000万岁,理论寿命只有2000万年左右,然后以超新星爆发的形式,结束作为恒星短暂的一生。
恒星的寿命与质量大致呈反比,质量越大寿命就越短,舰娘们拆掉它们的大部分质量,能帮助他们延寿。
这两颗恒星所在的星系被选中后,就被工程部临时命名为“180号矿场”。
“恒星资源采集生产舰”实现量产之后,马上就了一批赶到180号矿场,继续采集恒星资源复制自身。
建设恒星计算机这种宇宙奇观,需要海量的资源和海量的工程设备,所以这个工程舰的自我复制过程,会持续很多年。
而在大后方,远望二号带领的团队,用了差不多一整年的时间,完成了行星计算机的图纸,行星计算机的实验性建设随即开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舰娘:从深蓝到星海请大家收藏:(m.20xs.org)舰娘:从深蓝到星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