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协议十分复杂,双方为了利润最大化,存在着很多的角力,开幕就大规模上映的影片前几周票房是大头,发行商喜欢90%;到了后面收尾,发行商分的本来就少,如果还要交房屋租费,那基本上就是白忙活,随时还亏了人力成本。
于是另一种完全不同并且更加简单的分账方式应运而生:总计协定。
所有票房收入按照最初商定的一个比例进行分配,而且不存在房屋租费,从第一周到最后一周都这么分,一般流行的是5545。
采用标准还是总计,还要视乎影片自身的情况,像《蜘蛛侠2》那样的大片当然用9010了,它的前两周(包括首周末前两天)北美票房是$2。77亿,到现在第9周$3。68亿,用总计的话放映商会笑疯的。
但对于上映周期十分漫长的独立影片则完全相反,像《我盛大的希腊婚礼》上映周期长达51周,如果用传统的9010,第10周之后等于把这部电影送给放映商;又像《大人物拿破仑》,到了第12周才开始冲刺。
又像《婚期将至》,它第1周只有1家影院,9010又有什么用?
所以IFC和院线方签的是总计协议,5149,这已经是IFC最大的能力了,也幸亏它的母公司是AMC广播网。
按5149算下来,3812万美元票房里,1944。12万租金归发行商,1867。88万属于放映商。
这笔租金,再由发行商和制片商分,怎么分要视乎影片的版权归属,发行商买断了?还是分成?分成的比例是多少?
《婚期将至》并不是买断,而是分成合作,当初双方制订的比例是扣除发行总费(一,宣传费;二,发行成本,包括拷贝费、运输、印刷、律师费等,一般为总租金8%),再以3565分(发行商制片商),这是双方都满意的公道百分比。
发行成本可以有着很多猫腻,但普雷通和IFC合作有些年头了,就算IFC要占点便宜,也不会过分。
前后宣传费总额是150万,发行成本165万,扣除这315万之后,总租金就变成了约1630万,IFC拿走570。5万,其它1059。5万交给制片商,而按协议IFC还要补偿普雷通的50万宣传费,所以普雷通拿到手会是约1109万。
再接着,就是制片商们内部的分账了,这涉及股份比例,还要看看有没有赞助投资的情况。
在《婚期将至》的案例里,要分钱的只有两家公司,惟朵图像和普雷通,虽然200万制片费里,普雷通只出了10万,然而它在重制版上出的力气,像组建剧组、提供《我盛大的希腊婚礼》的镜头、联系发行等,使它有理由占更多的股份。
当初协定的是7030(惟朵图像普雷通),假如高兹曼和汉克斯预知《婚期将至》这么能卖,会不会要求提高己方的分红比例?
世事没有假如,在支付完剧组的后延薪酬和奖金的约80万后,1030万里普雷通分得309万,惟朵图像分得721万。
721万只是简单计算的结果,别忘了还要交税!索尔顿律师说了一大番各种税款,叶惟听得都不耐烦了,跟他说“能避税就避税,是的,我是个避税的混蛋,也是个不支持布什政府的好人。”
什么优惠、避税都上,索尔顿律师算得大概还要交15%-20%税,惟朵图像从票房这个蛋糕拿到近600万美金是有的。
相比200万制片费、3812万票房,很多吗?这就是为什么制片商在票房部分越来越难赚钱,系列电影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当然,每部电影都有后期周边,问题在于在票房上失败了,后期周边就能成功?不是没有,只是极少极少。通常的是,赢家通吃,输家一无所有。
《婚期将至》属于赢家了,惟朵图像也就不会只赚到600万纯利,影碟租售、电视播放版权费、海外发行等等,以后会有一张张支票陆续地飞过来,好的话能带来上千万的纯利。
这些钱不是马上全部就打进惟朵图像的公司账户,结算是需要时间的,不过就是这个数字。
最后是公司内部的分账,叶家占78%股份,其他投资人总占21%,施瓦兹老板他们现在是笑得见牙不见眼,赚大了!
叶家可以从600万拿走约470万,当清算了150万债务后,理论上还会有320万,这一笔钱就是叶家在《婚期将至》的北美票房上的大概纯利收益,不是很多,却绝对不少,在马里布买一栋海边度假别墅绰绰有余。
从巨亏到盈利数百万,以及可预期的上千万,关键人物当然是叶惟。
320万全部给他,都没人会说不好,除了叶浩根和顾乔,以前的VIY是怎么花钱的?他们是世界上最怕叶惟走向毁灭、最爱他的人,自然严格监管着公司账户,作为奖励,划了50万给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电影大师请大家收藏:(m.20xs.org)电影大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