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陕西西安巡抚衙门后堂内。
胡廷宴手握《孟浩然诗集》,在堂内来回踱步,摇头晃脑吟诵着:“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刘遇急急忙忙闯进来,胡廷宴脸色一沉,问道:“刘大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你这像什么样子?”
刘遇顾不上行礼,口不择言地说:“巡抚,富平城被叛军攻陷!”
胡廷宴一惊:“叛军?什么叛军?哪儿来的叛军?”
刘遇:“李自成叛军,富平城叛军,许多许多。”
胡廷宴把诗集向桌子上一扔,训斥刘遇:“好好说话!”
刘遇定一定神,又说:“大人,李自成叛军、富平城叛军,勾结了上万饥民,一战打开了富平城。李英将军壮烈殉国,富平城内生灵涂炭。”
胡廷宴一下子跌坐在椅子上,半天说不出话来。
刘遇盯着胡廷宴,问道:“大人,如今叛军和饥民联合在一起,势成燎原之火。咱们得赶快向朝廷奏报,请皇上发大兵征讨。”
胡廷宴一拍桌子:“胡说,区区几个叛军就把你吓成这样?他们不就是想要点儿粮饷吗?上万饥民又怎样?一群乌合之众,鼓噪一番,抢点儿东西,立刻会作鸟兽散!这点小事儿,值得惊扰皇上吗?你下去吧,本官自有妙计安天下。”
陕西富平县衙内。
李自成坐在大书案后面,摸摸文房四宝,又摸摸县太爷的印盒。坐在大堂西侧的刘宗敏笑着说:“成哥,如今这富平县城成了咱们兄弟的地盘,你当县太爷,君恩当师爷,我当捕快头目,咱们击鼓升堂,开始审案吧。”
李自成笑话刘宗敏:“傻兄弟,看你这点儿出息,才占领一座县城,就忘乎所以了?”
几个人同时笑起来。
刘宗敏红着脸问:“成哥,你说咱们以后该怎么办?”
李自成不回答,转过头问坐在东边的顾君恩:“兄弟,你说该怎么办?”
顾君恩:“成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富平县城就是咱们宏图大业的开端。”
李自成笑着,打一个手势,请顾君恩继续说下去。
顾君恩:“咱们在富平城里休整两天,把部队重新编制一番。”
刘宗敏:“你管步兵,我管骑兵,富平之战打得多漂亮!好好的为什么要重新编制?”
顾君恩:“富平之战前后,有许多饥民加入队伍,现在有点儿时间,应该整顿、训练一番。才有实力攻打更多更大的城池。”
刘宗敏见李自成深深点头,便不再追问下去。
顾君恩:“现任陕西巡抚胡廷宴,是个沉迷于吟诗作赋的书呆子,只知道欺上瞒下。咱们这几次能得手,是钻了这个空子,往后日子怕不好过。还是得按照成哥原先的主意,寻找一个靠山。”
李自成:“这大半年来,陕西境内烽烟四起,哪一家声势最大?”
顾君恩:“我派人仔细打探过了,府谷县王嘉胤实力最强。”
刘宗敏问:“他的武功和计谋在成哥你俩之上吗?”
李自成:“兄弟,咱们现在探讨的是声势。”
刘宗敏:“什么叫声势?”
李自成:“就是名望和实力。”
顾君恩:“王嘉胤占据了陕西最大的粮仓,又召集了十来万饥民,盘踞在黄龙山一带。官兵攻打了多次,都大败而归。现在,陕西省的造反部队,都愿意集结在他的大旗之下。”
李自成:“好,咱们也去投奔他。”
顾君恩:“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先去跟他谈谈,摸清虚实再说。”
李自成:“兄弟办事历来细心周到,你去吧,我们等你的消息。”
陕西米脂县衙内。
两个衙役押着披枷带锁的中年人,缓缓走进大堂。米脂县令晏子宾一脸凝重,坐在椅子上发令:“来啊,带人犯。”
两边的衙役齐呼:“带人犯!”
大堂外面,站着百十个观看问案的闲汉。乔装打扮的李自成、刘宗敏混迹在其中。
等中年人艰难地走到大堂中间,一个衙役冲着他的腿腕儿猛一踹,他一下子就跪在地上。
晏子宾翻了翻眼前的卷宗,看了几眼低头跪着的人犯,猛地一拍惊堂木:“米老大,你可知罪?”
米老大不敢抬头,只是含混不清地嘟囔着:“小人冤枉,小人冤枉。”
晏子宾训斥:“大胆刁民,明明欠下官府三年的钱粮,还敢喊冤?若全县农民都不交钱粮,让老爷我去喝西北风吗?让前线士兵饿着肚子打仗吗?让万岁爷在宫里等着天上掉银子吗?来人,先抽他二十皮鞭。”
两个衙役根本不听米老大连声喊冤,将他踹倒在地,劈头盖脸狠狠抽了二十鞭子。
米老大哀嚎着瘫在地上。
人群中一阵骚动。
刘宗敏想冲上去,却被李自成拉住了。
晏子宾狞笑着问:“米老大,还冤不冤?”
米老大挣扎着爬起来,忍着伤痛倔强地喊道:“冤,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救世宰相请大家收藏:(m.20xs.org)救世宰相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