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峰山中有一处密林,密林深处是一出军营
清军的军营
这是多尔衮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快速建造的一个临时军营,只为打援松山堡而用,锦州距离松山堡并不算太远但也不是太近,这大冷天的援兵一来一回的太过劳苦,且相隔太远怕不能及时打援,便在这山中建造一个军营驻扎一支快速反应部队,只要那边明军攻城他们就去打援,明军退他们也退!
所以看似灵光一闪的临时军营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严寒的天气,士兵有个落脚地避风躲雨的地方,对士气和军心都有提振作用,大方面说对战略也极为有利,既能快速驰援又可为锦州城的另一道防线!
军营匆忙而建,简陋却实用
有足够的水足够的木材和粮草能吃口热的有个避风雪地方睡个好觉,士兵就相当知足了。
那位骁勇的清将正在磨刀,白日一战他甚为满意,虽未斩杀了那明将却也将其防线击溃,若非那边来援,他有十成把握将其枭首!
可惜
却又震撼那股明军的强悍,若非在山林里地势不利骑兵,今儿保不齐溃的就是他啊!
哎,骑兵,骑兵,骑兵啊!
战马,战马啊!
清将扼腕叹息,若非战马短缺这区区明军骑兵……
就在这时候来探马抵营送来四个字
子时攻山
杏山
常宇哆哆嗦嗦的走进屋里,外头实在是太冷了,即便他一身厚厚棉衣裹着大氅依然被冻得牙齿打架,而他才在外头呆着不足半个时辰!
可那些外边当值巡逻的士兵,以及松山城外溜达的探马……
不得不感慨这个时代人的抗寒性强大
然而抗寒性强大就不怕冷么,当然也是怕,但是没辙啊只能硬扛着
扛不住怎么办?
冻死!
这年头冻死的人多么?
多,非常多!
而冻死人的原因也非常简单,物资匮乏,老百姓太穷以及天太冷!
这个时代有钱人能穿棉衣,而普通百姓连棉衣都没有,多是以干草或芦苇填充,有的则是多穿几层单衣硬扛,穷苦人甚至连这些都没有。
杜甫的那句,路有冻死骨不是偶然,是冬日常态
汉朝的时候一个冬天的寒潮都能冻死三分之一的人口
明朝又正处小冰河时期,寒意更浓天更冷,可这个时候连棉衣都不能普及更不用说羽绒服鸭绒服,更不要想多少蓬松度含绒量多少啥的了!
所以这个年头的人的抗寒性全是被逼无奈啊!
也因此敌我双方都不想再寒冬开战,因天气原因减员太过严重,打死的打伤的都没冻死冻伤的多!
然而有些局势如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不得不打!
“熬过今夜,明儿这局势便算明了,是进是退还是原地踏步就看今晚上的了”李慕仙递过一杯热茶,常宇接了握在手中缓缓坐在火炉边,看着水壶冒出的腾腾热气:“今晚若是松山丢了,松山堡只能围而不打,若是还攥在手里,可打亦可不打”。
李慕仙眉头一皱:“若还攥在手里,理应乘胜追击一口气将松山堡攻破……”
“道长”常宇打断李慕仙:“汝真以为松山堡能那么容易攻下来,真的一口气一咬牙一两天就能攻下来?”看着一脸犹豫的李慕仙又道:“当下局势是既明了又乱作一团,但眼下最紧迫的是什么,真的是攻破松山堡么?”
“那自然不是”李慕仙轻摇头:“是破开一条路!”
一条通往敌后的路
一条数千将士的生路
没错,辽阳城那边!
常宇此番打松山堡的本意就是围魏救赵,就是让多尔衮无暇再发援兵去往辽阳,能让那边的明军多喘口气,但即便这边的清军不去打援,仅凭沈阳那边的数万大军依然有破城的实力!
数万大军围城困城攻城,何况粮草物资补给不力,屠元再猛能扛的住几天!
所以眼下就两条路,打下松山堡围困锦州城来个釜底抽薪,沈阳那边必先舍弃辽阳来这边驰援,另外一条则是拖住这边打开通道发兵去援!
可眼下打松山堡不是说打不下来,但一两天或者说十天八天内很难打下来,打下来再去围困锦州城,先不说有没有这个实力,就是时间上来得及么?
屠元那边扛得住十天半个月么?
没人知道
战前的时候每个人心里都在打鼓,但那时候又都如李慕仙所言,尽人事,听天命
尽力而为吧。
只是水无常形,兵无常势
局势瞬息万变,时刻在变
常宇的应对策略也随之改变
现在常宇不想听天命了
而且他发现即便是人事也没尽到最大的力度
辽阳城不能丢,屠元和姬际可也不能死
他必须救!
城他要,人他也要!
“督公的意思是,若是今晚松山丢了……”
“丢了的话,就再夺回来,一边夺一边遣兵去辽阳,没丢的话,一边打松山堡一边去打援屠元他们,总之都要遣援兵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扶明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扶明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