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布,杨子灿。
弘大,裴矩。
无畏,苏威。
时文,萧瑀。
慧哲,杨智积。
……
计划的每一个细节,都在奄奄一息的杨广面前,在极度保密中敲定。
参与其事的,也就那么几个人。
此后,一代帝王杨广,在萧皇后的怀里溘然长逝。
然后,在众反王和李秀宁冲入大兴城的前夜某个至暗时刻,一行长长的队伍,出东门,消失在夜色之中……
而这一切,一直都被牢牢封锁在最高机密之中。
直到今天,直到此刻,当大兴城光复,当西京大局已定,才通过魏王杨子灿的紧急军报,公之于众。
……
良久,裴矩率先收敛了悲声。
他整理了一下衣冠,出列,声音沉稳而有力,打破了殿内的哀戚:
“陛下!太皇太后!逆氛已靖,天下砥定,此乃列祖列宗庇佑,亦是先帝英灵护持,陛下洪福齐天,大元帅及将士们浴血奋战之功!”
“当此之际,宜告祭太庙,昭告天下,以安民心,以正视听,慰先帝在天之灵!”
苏威、萧瑀等人亦随之收敛情绪,齐声附议。
他们知道,现在不是沉溺于悲痛的时候,新朝需要立刻站稳脚跟。
杨侑在萧太后的安慰和示意下,终于收住悲恸。
然后用尚带哽咽却努力平稳的嗓音,颁布了早已拟好的诏书:
“准奏!”
“命太常寺、礼部即刻筹备,择吉日告祭太庙、南郊。”
“大赦天下,除十恶不赦之罪,皆得宽宥。为彰新政,与民更始,改元……永安!”
“诏令天下,明年即为永安元年!”
“另,开恩科,广招天下寒士,不论门第,唯才是举,以充朝廷,共襄盛治!”
……
“永安”二字,如同久旱后的甘霖,道尽了帝国上下最深沉、最迫切的渴望。
这不仅仅是年号的变更,更是一个旧时代在血与火中彻底埋葬,和一个在废墟上艰难孕育的新时代,正式拉开了帷幕。
紧随年号变更的,是一系列紧锣密鼓的行政区划与人事调整,旨在彻底清除叛乱土壤,巩固新生政权。
曾经作为反王联盟巢穴、并经历了炼狱般围城的大兴城及周边三辅之地,连同西陲战略要地天水郡,被合并设置为西安道。
此名,既是对旧都地理位置的客观描述,更蕴含着“西疆自此安宁”的深切期许。
原长天水郡行军总管、干练果决屈突通,因其在天水郡在任期间表现出色,稳定后方、围剿反贼有功,被擢升为西安道总管兼抚慰大使,授以节钺,总揽该道军政、民政、刑狱大权。
等待他的,是安抚流散、清剿残余、重建秩序、推行新政等一系列极其艰巨的任务。
那里,是一片需要彻底清理的权力关系焦土,也是一张可以描绘政经生态新蓝图的白纸。
二
然而,所有这一切新政的开启,在另一件关乎国本、凝聚人心、并具有极强象征意义的国之大事面前,都暂时成为了铺垫与序曲。
为大行皇帝杨广举行一场符合其帝王身份、历史功业与时代期待的国葬,成为了永安朝开局最为核心、也最为复杂的政治任务与礼仪盛典。
太常寺、礼部、光禄寺、将作监、内侍省,所有相关衙署如同精密的仪器,开始超负荷运转。
帝陵,是广皇帝生前亲自选定,并已动工数年,而且彻底完工。
其陵寝,就位于洛阳城东北偃师县境的景山。
此地山势雄浑,林木蓊郁,前有伊洛之水环绕,后有邙山屏障,被堪舆家誉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合会之所”,风水绝佳。
陵寝规制,整体参照文帝泰陵,以示孝道与传承,但在某些细节上又有所增饰,如神道石刻更加庞大威武,地宫结构更为复杂深邃,陪葬坑规划更为宏大,隐隐体现了杨广“欲超迈前古”的个人意志与那个特殊时代的气息。
整个陵区工程,表面上由裴矩、樊子盖、将作大匠何稠领衔督造,、。
但实际上,却是此世最伟大的大匠、早已“病死”的宇文恺亲自督造。
这座皇帝,倾注了大隋无数能工巧匠的心血,务求“固若金汤,永镇山河”。
谥号的拟定,则经过了政事堂诸公与礼官、学士们的反复磋商与激烈辩论。
最终,定为“明”。
“照临四方曰明,谮诉不行曰明,思虑果远曰明。”
此谥号,可谓精炼地概括了杨广其人性情与功业的核心。
他有着洞察时局、规划长远的超常眼光,营东都、通运河、创科举、经营西域。
他意志坚定,力排众议,一旦认定便不容他人置喙,“谮诉不行”。
他的诸多举措,无论成败,都体现了其“思虑果远”的战略企图。
这一谥号,它既肯定了广皇帝不容抹杀的功绩,也隐晦地承认了他在执行过程中刚愎独断、急于求成,最终也形成“罄宇莫诤”的悲剧性缺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且隋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且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