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配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功效:益肾调经,调理二便。
筑宾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小腿内侧,当太溪穴与阴谷穴的连线上,太溪穴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主治癫痫狂症,呕吐,疝气,小腿内侧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散热降温。
解剖: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间;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小腿内侧皮神经和胫神经。
配伍:配鸠尾、中脘主治癫痫;
配膀胱俞、三阴交主治尿赤尿痛。
阴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膝后区,腘横纹上,半腱肌肌腱外侧缘。 在半腱肌腱外侧缘,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主治癫狂,泌尿生殖系疾患,膝股内侧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冷降浊气。
解剖在半腱肌腱外侧缘,有膝上内侧动、静脉;布有股内侧皮神经。
配伍:配肾俞、八髎、关元主治阳痿;
配膝眼主治膝部肿痛。
横骨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阴肾经。在下腹部,当脐中下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及阴部外动脉;布有髂腹下神经分支。
[主治] 阴部痛,少腹痛,遗精,阳痿,遗尿,小便不通,疝气,尿道炎,膀胱炎,睾丸炎,附件炎,尿潴留,盆腔炎,子宫内膜炎。
[配伍] 配中极、三阴交治癃闭;配关元、肾俞、志室、大赫治阳萎、遗精、崩漏、月经不调。
大赫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现代常用于治疗盆腔炎、尿道炎等。主治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疾患。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下动、静脉;有第11肋间、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分布
配伍:配然谷主治遗精
气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别名胞门、子户。位于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尿路感染、肠炎等,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补益肾气、调理下焦。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下动、静脉;有第11肋间、肋下神经和髂腹下神经分布。
配伍:配天枢、上巨虚主治泄泻。
四满穴是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阴肾经。[定位]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解剖] 在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及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不孕,产后恶露不净,小腹痛,遗精,遗尿,疝气,便秘,水肿。
配伍] 配气海、三阴交、大敦、归来治疝气、睾丸肿痛;配气海、三阴交、肾俞、血海治月经不调、带下、遗精等病症。
中注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下动、静脉;有第10、第11肋间或肋下神经分布。主治腹痛、便秘、泄泻等肠胃病症;月经不调。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效:利湿健脾。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下动、静脉;有第10、第11肋间或肋下神经分布。
配伍:配三阴交、次髎主治月经不调。
肓俞,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布有第十肋间神经,及腹壁下动、静脉的肌支。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泄泻,便秘,疝痛,小便淋沥等。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积脂散热。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上下动、静脉;有第9、10、11肋间神经分布。
配伍:配天枢、足三里主治便秘、泄泻。
功效:理气止痛,润肠通便。
商曲,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高曲、商谷。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主治胃痛、腹痛、腹胀、腹泻、便秘、腹中积聚。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益气健脾,消食导滞。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
石关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脐中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上动、静脉;有第7、8、9肋间神经分布。主治呕吐、腹痛、便秘等胃肠病症;不孕。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上冻、静脉;有第7、8、9肋间神经分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热疗养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热疗养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