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伍:配足三里、建里主治腹胀、腹痛。
阴都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部上动、静脉;有第7、8、9肋间神经分布。主治胃肠病症;月经不调,不孕。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部上动、静脉;有第7、8、9肋间神经分布。
配伍:配足三里、建里主治腹胀、腹痛
腹通谷,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在上腹部,当脐中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及腹壁上动、静脉分支。主治腹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等。直刺0.5-0.8寸。
功能作用:清降浊气,健脾除湿。
解剖:在腹直肌内缘;布有腹壁上动、静脉;有第6、7、8肋间神经分布。
配伍:配足三里、天枢主治胃痛。
功效:健脾和胃,宽胸安神。
幽门,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报名上门。属足少阴肾经。位于上腹部,脐中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7肋间神经。主治腹痛、善哕、呕吐、腹胀、腹泻。直刺0.5-0.8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功能作用:健脾和胃,行气导滞,通经下乳。
配伍:1、配玉堂穴治大烦心呕吐。
2、配地机穴、阴陵泉穴、水分穴、小肠俞穴治不嗜食。
3、配商丘穴、通谷穴治呕吐。
4、配大敦穴、石关穴、通谷穴、胆俞穴治干呕。
5、配中脘穴、胃俞穴治嘈杂。
6、配下廉穴、太白穴治泄利脓血。
7、配中脘穴、章门穴、三焦俞穴、三阴交穴、内庭穴、上脘穴、脾俞穴治久痞。
8、配神道穴、列缺穴、膏肓俞穴治健忘。
步廊,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步廊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在第5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肋间神经痛、胃炎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功能作用:运化脾土。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肌及肋间内肌;布有第5肋间后动、静脉;有第5肋间神经分布。
配伍:配中脘主治胃痛。
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足少阴肾经。[定位] 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肌;有第四肋间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前皮支,深部为第四肋间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呕吐,不嗜食,乳痈。
配伍: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胀痛;配鹰窗,治乳痈寒热,短气卧不安。
灵墟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针灸甲乙经》,位于在第3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乳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宽胸、利气、通乳。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肌及肋间内肌;布有第3肋间后动、静脉;有第3肋间神经分布。
配伍:配膻中主治乳痈。
神藏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2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肌及肋间内肌;布有肋间最上动、静脉;有第2肋间神经分布。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烦满,呕吐,不嗜食。操作手法为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收敛神气,安神定志。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肌及肋间内肌;布有肋间最上动、静脉;有第2肋间神经分布。
配伍:配肺俞主治咳喘。
彧中(yù zhōng)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外肌;布有肋间最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皮质和第1肋间神经。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满;不嗜食。操作方法为斜侧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生气壮阳。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肋间外韧带及肋间内、外肌;布有肋间最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皮质和第1肋间神经。
配伍:配膻中主治咳喘。
俞府穴是足少阴肾经解剖
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胸肺疾病;操作方法为斜刺或平刺0.5~0.8寸。
功能作用:回收体表液体。
解剖:在胸大肌中;有胸内动、静脉的前穿支;布有锁骨上神经前支。
配伍:配肺俞、膻中、丰隆主治咳喘多痰;
配天图主治呕吐。
喜欢热疗养生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热疗养生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