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时间里,举手的人越来越多。有的同学背得磕磕绊绊,有的只背出了一半,可李老师从来没说过“不行”“再背”,总是先找他们的优点——“这句节奏找得准”“你把诗里的感情读出来了”“比上次进步多了”,再轻轻提一点小要求。没举手的同学也没被点名,有几个悄悄把课本往眼前拉了拉,手指点着诗句,小声跟着念。
林晓燕看着这一切,心里暖暖的。她想起以前,每次抽查背诵,班里总是安安静静的,没人敢举手,被点到的同学要么紧张得说不出话,要么背错了被批评,最后垂头丧气地坐下。可今天不一样,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点期待,就算背得不好,也不会害怕。她拿起课本,翻到《渡荆门送别》那页,试着小声背了起来——说不定明天,她也能像张萌萌一样,背完整首诗呢。
下课铃响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阳光透过窗户,把教室里的课本都染成了金色。林晓燕收拾书包时,看见同桌正在背《钱塘湖春行》,她也凑过去,跟着一起念:“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两个人的声音不大,却很整齐,像春天里的小鸟在唱歌。
王浩走出教室时,手还揣在口袋里,摸着那张写着诗句的纸条。他看见走廊里有同学在背诗,也忍不住掏出纸条,小声念了一遍“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风吹过走廊,带着操场上的青草味,他忽然觉得,背诗好像也没那么难。
李老师收拾课本时,瞥见后排王浩的课桌上,有人用铅笔在“古诗四首”旁边画了个小小的太阳,太阳的光芒还涂成了金色。她忍不住笑了——以前总有人说,农村中学的孩子基础差,不爱学语文,可今天她才发现,不是孩子们不爱学,而是他们需要一点鼓励,一点耐心,一点让他们敢尝试的勇气。
夕阳西下的时候,八年级(2)班的窗户还亮着灯。林晓燕在教室里背诗,王浩也来了,手里拿着抄满诗句的纸条。越来越多的同学留下来,有的互相抽查,有的请教老师,教室里的声音嗡嗡的,却一点都不吵,反而像春天里的田野,充满了生长的力量。
李老师站在门口,看着教室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今天的晨读课只是一个开始,那些被鼓励过的孩子,那些悄悄埋下的学习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会长大,会像窗台上的牵牛花一样,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而这束微光,正悄悄照亮着这个农村中学的八年级,照亮着每个孩子的心里。
喜欢叛逆的青少年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叛逆的青少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