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太奶奶在唱歌吗?”她问管理员奶奶。奶奶点点头,指着磁带盒上的字:“你看,这是太爷爷写的——‘曼曼的琴,我的心’。”
女孩把自己的笑声录了进去,和琴声混在一起。按下播放键,新旧声音缠绕着飘出窗外,落在梧桐树上,叶子沙沙响,像在和声。
第一百三十七章 雪地里的“温暖暗号”
雪又落了,女孩在雪地上画了个大大的音符,旁边堆了个戴贝壳项链的雪人。“太奶奶看到会弹琴,太爷爷看到会笑的。”她拍着雪人肚子,雪沫子簌簌往下掉。
妈妈在音符旁画了个高音谱号,说:“这样他们就知道,我们在唱他们的歌啦。”远处传来卖糖人的吆喝声,女孩跑过去买了两个,一个给雪人插上,一个自己含着,甜味在舌尖化开,像雪地里的小太阳。
雪化后,音符印在地上,被含羞草的新芽慢慢填满,像旋律长出了绿色的翅膀。
第一百三十八章 贝壳项链的“时光刻度”
项链又添了新贝壳,是女孩在南方海边捡的,上面刻着小小的浪花。“这是太爷爷住过的海,”她把项链贴在脸颊上,“凉丝丝的,像太爷爷的手。”
妈妈用红绳把贝壳串起来,项链垂在胸前,像条会走路的时光河。“你看,”妈妈指着刻痕,“太爷爷的字在这,太奶奶的笑在这,我们的故事在这——爱就是这样,一节节长起来的。”
女孩跑向梧桐树下,项链在风里轻轻荡,贝壳碰撞的声响,像时光在数着幸福的刻度。
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相机的“光影接力”
博物馆发起了“光影接力”活动,孩子们用新相机拍老巷的故事,贴在老相机展柜旁。女孩拍了含羞草的花,拍了图书馆的窗,拍了早餐铺冒热气的粥,最后一张是梧桐树下的自己,手里举着那枚贝壳项链。
“太爷爷,你看我拍得好不好?”她对着相机镜头说。展柜里的老相机,镜头好像亮了亮,像在点头。
管理员把照片按时间排好,像串起了一串光影的珠子,老的新的挨在一起,分不清哪颗是回忆,哪颗是现在。
第一百四十章 课堂上的“爱的根系”
科学课上讲植物的根,女孩指着课本上的插图说:“老师,这像太爷爷太奶奶的故事!”图上的主根粗壮,须根蔓延,像无数只手在土里相握。
“为什么呀?”老师笑着问。女孩站起来,指着根须:“主根是他们的初遇,须根是后来的日子,每一条都连着爱,所以树才长得那么高。”
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老师在黑板上画了棵梧桐树,根须上写满了“陪伴”“思念”“传承”,说:“这才是最棒的科学课。”
第一百四十一章 中秋的“月光花篮”
中秋夜,女孩用梧桐叶编了个花篮,里面放着月饼、桂花,还有片写满字的叶子。“这是给太爷爷太奶奶的礼物,”她把花篮挂在树杈上,“月光会当快递员的。”
家人围坐在树下,听女孩讲新编的故事:“有天,月光化成了桥,太爷爷太奶奶走过来,尝了我做的月饼,说比当年的还甜……”
风摇着花篮,叶子轻轻响,像有人在说“谢谢”。远处的月亮又圆又亮,把每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像在地上牵起了手。
第一百四十二章 含羞草的“秘密信件”
女孩发现,含羞草的叶片上总沾着露珠,像谁写的信没擦干。她把叶片小心地夹在本子里,晒干后,叶脉清晰得像字。
“妈妈你看,太奶奶给我写信了!”她指着叶脉,“这是‘爱’,这是‘笑’,这是‘要幸福’。”妈妈笑着把本子收好,说:“这是时光的笔迹,要好好存着。”
后来,本子里夹满了含羞草叶,每片都藏着女孩读出来的“信”,像本永远写不完的书。
第一百四十三章 永不消散的回声
老巷的墙重新刷了漆,画师在墙上画了幅巨大的壁画:叶东虓和江曼站在梧桐树下,手里捧着含羞草,身后是一代代人模糊的笑脸,像浪花儿推着浪花儿。
女孩每天路过都要摸一摸画里的梧桐叶,说:“太爷爷太奶奶,我又来看你们啦。”风吹过壁画,颜料的气息混着花香,像时光在轻轻呼吸。
有游客问这画讲了什么,守巷的老人会说:“讲的是爱呀——它开始于一声问候,最后变成了满巷的回声,你听,风里都是。”
风确实在吹,梧桐叶沙沙,含羞草簌簌,孩子们的童谣远远传来,像叶东虓和江曼在笑,像所有被爱浸润的时光,都在说:“我们一直都在。”
第一百四十四章 童谣里的时光糖
女孩的妹妹学会了说话,奶声奶气地跟着唱童谣:“糖甜甜,叶香香,太爷爷的故事裹糖霜;风软软,光暖暖,太奶奶的琴声绕树转。”
她总缠着姐姐要“时光糖”,姐姐就捡来梧桐叶,裹上白糖递给她:“这是太爷爷太奶奶做的糖,吃了会记住所有开心的事。”妹妹含着叶子笑,糖渣沾在嘴角,像沾了片阳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厂院新风请大家收藏:(m.20xs.org)厂院新风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