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从不放弃,那份对儿子的思念,对生音的执着,支撑着她每一次的尝试。
“秀兰姐,你得稳住点儿,手不能抖!”王彩凤的声音从屏幕那头传来,带着一丝焦急,却也充满了鼓励。
张秀兰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电烙铁,那微弱的电流声,此刻在她耳边显得格外清晰。
某日,她在修理一台从外地运来的旧功放时,意外触发了一个隐藏通道。
那设备“滋啦”一声,忽然播放出一段混杂的音频。
先是她儿子当年部队番号报数的声音,清晰而洪亮,如同就在耳边。
紧接着,是汶川地震当日,广播中断前的最后一句话——“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紧急插播一条……”
“浩儿……”张秀兰浑身颤抖,手里的烙铁“咣当”一声坠地。
她紧紧抱住那台老旧的功放,仿佛抱住了儿子的灵魂。
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怎么也止不住。
她终于明白了,这些机器,不只是冰冷的容器,它们更像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它们在互相唤醒,互相传递着那些被时间尘封的记忆和情感。
她泣不成声,却又猛地抬头,眼底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请求王彩凤,帮她录制一段新的音频,声音沙哑,却字字铿锵:
“我是张秀兰,我儿子叫张浩,2008年死于映秀救援。我现在会修收音机了,你们谁还有他的战友,请让他们告诉我,他还说了什么。”张秀兰沙哑的声音,带着一个母亲撕心裂肺的呼唤,像一把钝刀,穿透了无线电波,也穿透了无数听者的心。
那不仅仅是寻找,那更是一种昭告——那些被遗忘的、被掩埋的声音,正在以最原始、最顽强的姿态,挣扎着,呐喊着,寻找着回应。
这份带着血与泪的连接,在无形中,为那个名为“锈河”的庞大网络,再次注入了灵魂。
哎呀,这种情感的共鸣,可真是比任何冰冷的代码都要震撼人心呐!
就在此刻,千里之外,藏西高原的林小满正靠坐在那间村校简陋的教室里,窗外呼啸的风声,好像在低语着什么古老的秘密。
她手里捏着那部卫星电话,指尖下意识地摩挲着它冰冷的金属外壳。
忽然,电话在掌心猛地一震,那不是普通的来电,而是一种深沉的、来自“锈河镜像”论坛的特别提示。
她心头一跳,几乎是屏住了呼吸,打开了内置的地图应用。
屏幕上,原本只有她和洛阳的陈立群、成都的赵振邦三个闪烁的光点,此刻,三条全新的光线如同被无形之手牵引的丝线,陡然亮起,分别从她所在的藏西,笔直地延伸向东边的山东、北方的内蒙古,以及南方的贵州。
她定睛一看,心口猛地一缩——那三个新增的光点,分明就是王彩凤、李春霞和周晓梅的所在地!
我的天呐,这可真不是开玩笑!
五点交织,赫然构成了一个闪耀着微光的星状网络,而她脚下的藏西高原,正是这颗“星”最亮的核心!
林小满的眼睛一点点瞪大,那不是惊喜,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与明悟。
这哪是什么巧合啊?
这分明是一群散落在天涯海角的普通人,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自发地连接起来,共振起来!
他们不是在等待指令,他们是在互相寻找,是在确认,这片土地上,那份对技术的执着,那份对生音的渴望,那份不曾熄灭的火种,还在!
她感觉自己手心都出汗了,心里头那股子火,烧得更旺了。
她颤抖着从怀里掏出那本随身携带、封面已经磨得发亮的日记本,翻开一页空白。
笔尖在粗糙的纸面上沙沙作响,她一笔一划地写下那句盘旋在心底的话:“他们不是来找我的,他们是来确认火种还在。” 这字迹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也带着一丝难以察觉的激动。
深吸一口气,林小满拨通了一个她极少动用的保密号码,声音压得极低,仿佛连窗外的风都不愿打扰。
“启动‘地脉计划’二级响应,代号‘银绶带’。”电话那头,传来短暂的,只有两秒的沉默,然后,一个沉稳而有力的男声回应道:“明白。这一次,我们自己织网。”
哎呀,真是!
当“地脉计划”二级响应,代号“银绶带”这几个字从林小满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的心都跟着揪了一下。
那种感觉,怎么说呢?
就像沉寂了许久的火山,突然间地底深处传来轰鸣,你知道,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而且,这回是自己人要“织网”了!
光是想想,就觉得一股子热血直冲脑门儿!
藏西高原的晚风带着凛冽的寒意,却怎么也吹不散林小满心头那团熊熊燃烧的火。
她的目光落在黑板上那张残缺又被复原的架构图上,又扫过身旁孩子们求知的眼神。
她知道,吴志国留下的,绝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技术资料,而是一颗颗火种,如今,这些火种正在被唤醒,被连接,被赋予新的生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请大家收藏:(m.20xs.org)港片:人在洪兴,开局被b哥暗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