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另一位徐敬业(英国公徐绩之孙,后因避讳武则天改姓李,称李敬业)在扬州起兵反武,一时间天下震动。有人因同名同姓而诬告前苏州刺史徐敬业参与谋反,武则天派使者前往苏州调查。徐敬业得知后,坦然面对调查,以详实的证据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使者回京后如实禀报,武则天感慨道:“此徐敬业,乃忠臣良吏,非彼逆贼可比也。”
在垂拱二年(公元 686 年),徐敬业在苏州这个美丽的地方,结束了他 62 年的人生旅程。当这个消息传遍苏州城时,百姓们都沉浸在悲痛之中,他们无法接受这位深受爱戴的官员的离去。
徐敬业在苏州任职期间,以其清廉和爱民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他关心百姓的生活,致力于改善他们的处境,使得苏州的社会秩序井然,经济繁荣发展。他的离去对于苏州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得知徐敬业去世的消息后,苏州的百姓们纷纷自发地组织起来,为他送行。他们身着素服,手持白花,默默地走在送葬的队伍中,眼中满含着泪水。整个城市都被哀伤的氛围所笼罩,仿佛失去了一位亲人。
朝廷也对徐敬业的逝世表示了哀悼,并追赠他为“扬州大都督”,谥号“忠惠”,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这个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也是对他为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的认可。
这位唐高宗时期的徐敬业,虽然与后来的反武将领同名,但他的人生道路却与后者截然不同。他一生为官清廉,始终将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良吏”。
尤其是在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徐敬业展现出了卓越的治理才能。他积极推行各项改革措施,改善了当地的水利设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还关注社会治安,严厉打击犯罪行为,使得苏州成为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
徐敬业的政绩不仅让苏州百姓受益,也为江南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事迹虽然没有像李敬业那样引起轩然大波,但却以“良吏”的形象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为官者的典范。
喜欢徐氏略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徐氏略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