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艺在北线连战连捷,将大唐的旌旗重新插上廉、定二州城头之时,南线战场的胜负手,却悄然落在了那位以孤城独抗叛军主力的魏州总管田留安身上。
这位曾在前隋与李唐之间择善而栖的将领,此刻正以其独特的为将之道,在猜忌四起的河北大地上,构筑起一道比城墙更为坚固的信任壁垒。恒州陷落的悲报与幽州捷报相继震动长安之际,田留安在魏州城内,以一场出人意料的主动出击和一套化敌为友的御下之术,为这个寒冬里的大唐,注入了另一股截然不同的力量。
武德五年腊月十九,魏州城头的积雪映着惨淡的晨光。总管府内,田留安的手指重重按在沙盘上刘黑闼大营的侧翼位置。
今夜子时,开城出击。
话音未落,副将薛献急忙劝阻:总管三思!我军坚守月余,全赖城防坚固。若贸然出击,万一有失......
正是坚守月余,此时出击才最是时候。田留安目光扫过众将,刘黑闼久攻不下,士气已堕。昨日探马回报,其粮队被幽州李艺截断,军中已经开始杀马为食。
年轻的骑都尉王猛眼睛一亮:末将愿为前锋!叛军这些日子天天在城外叫骂,弟兄们早就憋着一口气了。
田留安的手指移向沙盘另一侧,你的任务是佯攻东门。我要你大张旗鼓,让叛军以为我们要突围求援。
他随即看向薛献:薛将军,你率两千弓弩手埋伏在西门瓮城。待叛军被王猛吸引,我自领一千玄甲精骑,直取他们设在破庙的中军大营。
一千人?众将愕然。
兵贵精不贵多。田留安嘴角微扬,刘黑闼把精锐都调去攻城了,中军反而空虚。况且......他望向窗外飘雪,这场雪,正好掩护我们出击。
说到此番出击的首要目标,正是莘州刺史孟柱,此人原是窦建德旧部,以善守着称。
当年在洺水之战时,他就曾率三千兵马挡住唐军一昼夜进攻。刘黑闼再起后,特意请他出山担任莘州刺史,就是看中他善于守城的本事。此次围攻魏州,孟柱被委以守护粮道、策应主力的重任,营寨布置得颇为严谨。
是夜,大雪纷飞。王猛按时在东门发起佯攻,战鼓震天。就在叛军主力被吸引之际,魏州西门悄无声息地打开,田留安一马当先,千骑玄甲如利刃出鞘,踏雪无声地直插敌营。
唐军来袭!
等叛军哨兵发现时,田留安已率铁骑冲破营寨。火光中,但见田留安银枪如龙,所过之处叛军纷纷溃散。玄甲骑兵在敌营中左冲右突,专挑将旗冲击。
正在中军帐内商议军务的孟柱闻变,急忙披甲出战。他毕竟久经战阵,很快收拢数百亲兵,试图稳住阵脚。
田留安!你竟敢......孟柱话音未落,田留安已拍马杀到。
两将在火光中交锋,战不十合,田留安卖个破绽,诱使孟柱全力一击,随即闪身避过,反手一枪杆正中其后心。孟柱栽落马下,还未起身,已被唐军团团围住。
主将被擒,叛军顿时大乱。田留安勒马高呼:降者免死!
见主帅如此神勇,又念及平日的恩义,魏州守军士气大振。而叛军本就粮草不继、士气低落,此刻见大势已去,纷纷弃械投降。待到天明,战场上已跪倒一片降兵,细数竟达六千之众。
田留安立马高坡,看着被押到面前的孟柱,亲自为他松绑:孟将军,还要再战吗?
孟柱望着遍地降兵,长叹一声:田公以诚待士,用兵如神,某......心服口服。
这一战,不仅生擒敌将、收降大批叛军,更彻底扭转了魏州战场的态势。当捷报传至长安时,田留安道国公的封爵,已然在路上了。
其时,崤山以东之地已是一片混乱,各地豪强与百姓多有杀害唐朝官吏以响应刘黑闼者。官民之间、上下级之间,无不互相提防,猜忌日深,人心离散,怨气郁结。唯独在魏州,田留安反其道而行之,他以坦荡胸襟对待麾下将士与城中百姓,政务军事无论大小,无论汇报者亲疏远近,皆可直入他的卧房内室,当面陈情。
田留安常对众人言道:“我田留安与诸位一样,皆是为此地百姓、为大唐天下抵御贼寇,本就应该同心同德,祸福与共。若有人觉得我田留安不值得追随,定要弃明投暗,那么,现在就可以斩下我的头颅,带去作为你们归顺刘黑闼的进身之阶!”
这番推心置腹的言语,令听者无不动容。
吏民私下相互告诫:“田公以至诚之心待我辈,我等必当以死相报,绝不可负他!”
叛军旧部中有一猛士,名曰竹林,曾被安插在城中作为内应,暗怀异志。田留安侦知其情,却按下不表,不仅不予追究,反而将其召至身边,委以掌管机要门钥的重任。如此信任,令竹林感激涕零,自此真心归附,成为田留安麾下一员得力干将,在后来的守城战中屡建功勋。
此战之后,田留安因功被李渊晋封为道国公,其以诚御众、以信安邦的声名,传遍河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凌烟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