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上,高丽王朝仍保持着五部制的传统架构,但战争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使得许多贵族封地荒芜。高建武不得不默许各部族收容从中原流亡而来的军民,这些掌握先进农耕技术和手工业技能的人口,正在悄然改变着高丽的社会结构。都城内聚集着大量来自山东、河北的流民,他们带去的曲辕犁改造技术和水利工程经验,让大同江流域的农业产量在战后得以快速恢复。然而高建武对此始终心存忧虑,他深知这些流民既是一笔财富,也可能成为引发与唐朝冲突的导火索。
当大唐使者李道裕带着李渊的国书抵达平壤时,高建武正在为北方的靺鞨部落叛乱而焦头烂额。他在安鹤宫的正殿接见唐使,这个仿照长安太极殿形制建造的宫殿,处处透露着对中原文化的仰慕与抗拒的矛盾心理。
李道裕手持旌节踏上平壤城中央的朱雀大道时,高丽礼官鸣响三通黄铜号角,十二面绘有三足乌的军旗在安鹤宫前依次展开。按照高丽接待上国使臣的规制,李道裕首先在承天门外交验国书,由精通汉文的典书令史跪接查验紫檀木匣上的金龙封泥。穿过三重宫门后,但见八百名金甲武士持戟而立,玄黑战袍上绣着的蟠龙纹在冬阳下泛着冷光。
当李道裕踏上最后一级玉阶时,司礼官用抑扬顿挫的汉话朗声宣告:大唐使臣至——
这声浪在仿唐式庑殿顶下层层回荡,而端坐在七重屏风前的高建武,正不自觉地摩挲着腰间那柄来自前隋文帝赏赐王兄的玉具剑。当听到国书中要求遣返所有隋末流亡将士时,高建武的手指在袍袖中禁不住微微颤抖。
待国书宣读完毕,他立即以平静的声调吩咐:典书令,引贵使至鸿胪客馆歇息,依上国礼仪厚待。
随着李道裕的身影消失在宫门之外,高建武指尖的颤抖终于蔓延至全身,他清楚地记得七年前隋军三十万大军兵临城下的恐怖景象,更深知如今的大唐比之前隋更为强盛。
是夜,平壤城安鹤宫北殿的烛火彻夜未熄。高丽国王高建武召集以渊盖苏文为首的文武重臣,在绘有《山海舆地图》的屏风前展开激烈争论。
年仅二十五岁的渊盖苏文率先拍案而起:大王!这些中原将士已在各处要塞扎根,若尽数遣返,我军边防将形同虚设!
说话间,他腰悬的五刃佩刀随着激动的动作铿然作响,这位出身军事世家的年轻权臣,眼中燃烧着桀骜的火焰。
年过六旬的大对卢(宰相)高延寿却持重谏言:老臣以为,今日之大唐非同往昔。李渊父子扫平群雄,其势较之杨广更盛。若不遵其命,恐招来灭顶之灾。他颤巍巍地展开一卷竹简,去岁并州都督李艺大破突厥的军报,诸位可曾细读?
高建武凝视着烛火上跳动的火苗,仿佛又看见七年前辽东城下的冲天火光。他缓步走向殿窗,望着南方星空下若隐若现的千里长城轮廓,突然转身:尔等可知道,昨日靺鞨骑兵已突袭至国内城(今吉林集安)?他伸手按住舆图上同时标注着唐军与靺鞨部落的位置,若此时再与大唐交恶,便是腹背受敌。
渊盖苏文猛地单膝跪地:臣愿亲率三万精兵,先破靺鞨,再拒唐军!
三万?高建武苦笑,当年先王举全国之兵三十万,尚且难挡隋军。如今大唐立国未稳便能在河北速平刘黑闼,其战力岂是靺鞨可比?他目光扫过众臣,这些中原将士聚居在鸭绿江各要隘,若是里应外合......
此话一出,殿内陷入死寂,唯有铜漏滴答作响。
最终,高建武抓起案上那柄玉具剑重重拍在舆图中央:即刻拟诏,遵大唐皇帝旨意,遣返所有隋末流亡将士。另遣使随李道裕入朝,请受大唐册封。
在经过与权臣渊盖苏文等人的激烈争论后,高建武最终选择遵从大唐王朝的“指令”。这不仅是因为畏惧唐朝的兵锋,更是出于现实考量:这些中原将士多聚居在战略要地,一旦生变将会危及国防;而通过遣返行动换取大唐的正式册封,将极大巩固他在国内本就尚未稳固的统治地位。
当高丽遣返数万中原将士的消息随着驿马传入长安时,正值武德六年新正。太极殿前的积雪尚未消融,李渊在接到边关急奏后,当即在元日大朝会上颁下恩诏:高丽王既遵朕命,朕当示以怀柔。着令各州县搜求滞留中原之高丽商贾、学子,厚赠资粮,遣送归国。
这道体现王者无外胸襟的诏令迅速传遍天下,河北道都督府特在登州设立归国使院,凡高丽归国者皆赐绢五匹、粮三石。
高建武闻讯后,立即遣使呈上《谢遣返表》,表中愿永为藩辅的誓言让李渊在紫宸殿内展颜而笑。随着最后一批高丽商团在春风中自登州扬帆东去,这场涉及数万人的双向遣返,不仅抚平了隋末战争留下的创伤,更在大唐与高丽之间架起了通往和平的桥梁。
而在平壤城内,望着陆续返乡的子民,高建武抚摸着那柄玉具剑,第一次对西面的强大邻邦产生了真正的认同,心中不禁暗道:“这个新兴的大唐王朝,确实展现出与前隋截然不同的气象!”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凌烟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