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岸边高地上,卫彦凝视着对岸连绵的群山。他年近五十,面容清癯,眼神却锐利如鹰。身披明光铠,腰佩横刀,虽经多日行军,仍不见疲态。
“将军,”副将指着对岸隐约可见的营垒,“叛军已在各要道设防。”
卫彦微微颔首:“王摩沙选择在此时起兵,就是看准朝廷主力北调。他以为凭借地利,就能与朝廷抗衡。”
他转身对随军司马道:“传令各营,伐木造筏,明日拂晓渡河。”
是夜,卫彦在军帐中仔细研究巂州地图。他内心很清楚,这一战不仅要速战速决,更要震慑西南诸部,否则后患无穷。
“报!”亲兵入帐,“抓获叛军细作一人。”
卫彦抬头,见一个被捆绑的年轻人被押进帐内。那人虽衣衫破烂,眼神却倔强。
“你叫什么名字?在王摩沙军中任何职?”卫彦问道。
年轻人昂首不答。
卫彦不怒反笑:“你不说,本将军也猜得到。你是王摩沙的亲兵,奉命来探我军虚实。”
见年轻人神色微变,卫彦知道自己猜对了,继续道:“你回去告诉王摩沙,本将军念他是边地豪杰,若肯投降,可保性命。”
待细作被带出,副将不解:“将军为何放他回去?”
卫彦轻抚长须:“用兵之道,攻心为上。王摩沙部下多是乌合之众,若能使其军心涣散,胜过千军万马。”
与此同时,巂州城内,王摩沙正在为如何应对官军而犯难。
“大帅,”赵德指着地图,“卫彦必从泸水渡河。我军可在对岸设伏,待其半渡而击之。”
王摩沙摇头:“卫彦久经战阵,岂会不防这一招?我料他必分兵佯攻,主力另择他处渡河。”
他沉思片刻,忽然眼睛一亮:“传令阿什扎,让他率乌蛮部众在落雁坡设伏。那里地势险要,是通往巂州的必经之路。”
赵德担忧道:“大帅,乌蛮部素来反复,若他们......”
“我自有安排。”王摩沙打断他,“你率主力守城,我亲自带兵接应阿什扎。”
王摩沙心中明白,这一战关系生死。若能击败卫彦,则西南震动,更多部落会加入他的阵营;若败,则万事皆休。
次日黎明,泸水上弥漫着浓雾。
卫彦站在北岸,看着首批渡河的五百士卒悄然下水。正如王摩沙所料,这确实是佯攻。真正的主力,已由副将率领,趁夜在上游二十里处渡河。
“将军,”亲兵来报,“上游信号,李将军已成功渡河。”
卫彦点头:“传令佯攻部队,加强攻势。”
对岸的叛军很快被吸引到渡口,双方箭矢如雨。就在战事胶着之时,上游突然响起震天的战鼓声,原来是唐朝官军主力已从侧翼杀到!
叛军顿时大乱,纷纷溃退。王摩沙得报后,立即率预备队赶往支援。
战场从河岸一直延伸到落雁坡。在这里,阿什扎的乌蛮部众果然设下了埋伏,然而当他们看到官军严整的阵型和闪亮的铠甲时,不少人都犹豫了。
“放箭!”阿什扎大吼。
箭雨落下,但官军立即举起盾牌,阵型丝毫不乱。突然,卫彦亲自率领的骑兵从侧翼杀出,直扑乌蛮部队的指挥位置。
“撤退!撤退!”阿什扎见势不妙,率先逃跑。乌蛮部队顿时溃散。
王摩沙率军赶到时,看到的正是这混乱的一幕。他试图重整部队,但败势已不可挽回。
“大帅,快走!”亲兵拉住他的马缰,“留得青山在!”
王摩沙看着四散奔逃的部下,长叹一声,只得在亲兵护卫下向深山退去。
卫彦站在巂州城头,看着城内逐渐恢复的秩序。
“将军,”副将呈上战报,“此战共斩首八百,俘获一千二百人。”
卫彦微微颔首:“传令各营,不得扰民。”
他远眺南方连绵的群山,心中明白,这场胜利只是暂时的。在大唐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时,边地的动荡恐怕还会持续。
几日后,当平定巂州叛乱的捷报传回长安时,大唐皇帝李渊只是轻轻点了点头,暗自道:“大唐的统一之路,依然漫长。”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新,敬请追更!期待您在章节评论区,分享独到历史观,推演历史谜题,交流阅读感悟,让我们共同拨开千年迷雾,探寻那些被千年时光尘封的真相。
一部《大唐凌烟志》,半卷江山血泪史。明日首更,不见不散!
《大唐凌烟志》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大唐凌烟志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唐凌烟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