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仗义伸援手,陈词直谏朝堂上。朝堂上,新帝明鉴,暂息风波恶。
忠顺王的寿宴刚过,荣国府就接到了户部的公文:要贾府补交前三年的"商税"三千两,限三日内交齐,否则拿田庄抵押。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忠顺王在报复贾府送礼"太薄"。
宝玉拿着公文,手都在抖:"去年国丈刚免了旧债,怎么又来催税?这分明是故意刁难!"
老王头在一旁算账,算盘打得飞快:"府里刚赎回当物,又给学堂添了笔墨,现银只剩两千两,还差一千两呢!"
黛玉正在给田庄写回信,让他们提前缴纳夏租,闻言笔尖一顿:"去问过当铺了吗?上次那套宋版《文选》赎回来没?"
紫鹃回话:"问了,当铺说那套书被忠顺王府的人买走了,还说...说贾府要是急用钱,可以把北府的宅子当给他们,利息好商量。"
"欺人太甚!"宝玉猛地站起来,要去王府理论,被黛玉死死拉住。
"现在去就是自投罗网,"黛玉的声音发颤,却很坚定,"我去求李御史,他老人家德高望重,说不定能说上话。"
李御史的书房里,烛火摇曳。老人听完黛玉的诉说,拍着桌子道:"忠顺王这是无法无天!"他从书架上取下本《大明会典》,翻到"商税"条目,"这里写得明明白白,贾府的产业早已免税,他这是私设名目!"
第二天一早,李御史带着《大明会典》进宫,在朝堂上当面质问户部尚书,为何私征贾府税款。新帝本就对忠顺王的跋扈有所不满,当即下旨:"查核贾府税赋,若属诬告,严惩不贷。"
户部的人不敢怠慢,重新核查后,发现果然是忠顺王府的人暗中授意,赶紧撤回了公文,还派人来贾府道歉。宝玉接到消息时,正在学堂教孩子们写"廉"字,笔尖在纸上顿了顿,落下个饱满的点。
黛玉把李御史送来的《大明会典》放在书架最上层,用红绸子包好:"这不仅是救命书,更是咱们以后安身立命的规矩。"她看着窗外,阳光正好,海棠花骨朵鼓鼓囊囊的,像藏着无数希望。
张御史派人送来了贺礼,是两盆兰花,说是"清风不染尘"。宝玉把兰花摆在学堂门口,对孩子们说:"做人要像这兰花,再大的风雨,也要守住本心。"
夜里,黛玉做了个梦,梦见荣国府的田庄里,新稻长势喜人,账房的算盘声响得清脆,像在唱一首丰收的歌。醒来时,见宝玉正对着那本《大明会典》出神,晨光里,他的侧脸比往日多了几分坚毅。
第五折 田庄改革初见效(词:蝶恋花·农桑)
阡陌复苏春渐暖,新稻初播,田埂农人满。革去旧规除弊懒,庄头不敢再欺瞒。
仓廪渐丰愁渐散,账册盈余,笑脸眉间展。更待秋收仓廪满,合家欢庆歌声远。
通州田庄的泥土里,混着新翻的气息。宝玉踩着晨露,跟着新派去的庄头老陈查看秧苗,脚下的草鞋沾着泥,却比穿锦靴时更踏实。老陈是林如海当年的佃户,为人忠厚,指着田里的新稻种道:"这是江南来的'百日丰',比本地稻子早熟半个月,还能多收两成。"
"去年周庄头说这地只能种一季,"宝玉蹲下身,摸了摸绿油油的秧苗,"看来是他懒,不肯下力气改良。"
老陈叹了口气:"他不光懒,还把府里的牛偷偷卖了,用人力耕田,省下的草料钱都进了自己腰包。如今好了,您派来的人盯着紧,谁也不敢再耍花样。"
黛玉在庄上的打谷场边,看着佃户们领新分的种子,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她让人把周庄头私吞的租子折算成粮食,分给最贫困的佃户,又立了新规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偷懒耍滑的立刻赶走。"
有个瘸腿的佃户领了种子,对着黛玉磕头:"多谢姑娘恩典!去年我娘生病,周庄头不仅不给赊粮,还把我家的口粮抢走了,如今...如今总算能活下去了。"
黛玉赶紧扶起他,心里却沉甸甸的。她让紫鹃记下佃户们的难处,回头要在庄上盖间药铺,再请个郎中,免得他们小病拖成大病。
三个月后,田庄传来好消息:头茬麦子收了,比去年多了三成,佃户们主动把租子送到府里,还多送了两担新磨的面粉。老王头在账房里算完账,捧着账本跑到正房:"二奶奶,二爷,田庄这次的盈余够给下人们发半年的月钱了!"
宝玉正在给孩子们讲《农桑辑要》,闻言笑着对黛玉道:"你看,只要用心,地里是能长出金子的。"
黛玉把新面粉收好,要给学堂的孩子们做馒头:"这只是开始。等秋收了,咱们再把庄上的水渠修修,明年就能种两季稻,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夜里,她在灯下给田庄写回信,让老陈留意天气,别让秋雨坏了庄稼。窗外的月光洒进来,照在账本上的"盈余"二字上,像镀了层银。宝玉凑过来看,见她在信末加了句:"善待佃户,如待家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陵烬未央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