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折 盐引案牵连甚广(词:鹧鸪天·盐引)
盐引暗藏祸机深,李贼通判与仓官。勾结权贵营私利,百姓膏脂入私囊。
查证据,履薄冰,稍有不慎陷泥坑。宝玉心坚志不移,誓将黑幕见光明。
水师营房的校场上,周将军正在操练士兵,银甲在阳光下闪着光,比当年林如海资助他时更显威严。听完宝玉的诉说,他把长枪往地上一顿,枪尖扎进泥土半尺:"这帮狗官!竟敢在漕船上私贩海盐,简直是无法无天!"
"周将军,"宝玉拿出绘制的"福顺号"草图,"您能派水师查验'福顺号'吗?只要搜出私盐,就能治他们的罪。"
周将军的眉头皱了:"难啊。李通判的岳父是兵部侍郎,每次'福顺号'入港,都有兵部的公文说'免检',说是'运送军粮,事关紧急'。我们水师要是强行查验,就是抗命。"
宝玉的心里凉了半截,没想到李通判的后台这么硬。"难道就眼睁睁看着他们胡作非为?"
"也不是没办法,"周将军的眼睛亮了,"下个月是漕运总督巡查的日子,他是个清官,当年受过林御史的恩惠,只要咱们把证据呈给他,他定会主持公道。"他凑近宝玉,"我可以帮你盯着'福顺号',记录下它每次停靠的码头和接触的人,这些都是证据。"
接下来的日子,宝玉一边在户部处理漕粮账目,一边汇总周将军送来的情报。黛玉则帮他整理这些情报,把"福顺号"的航线、交易记录、接触的官员一一画成图表,挂在书房的墙上,像一张巨大的网,渐渐罩住了李通判、王仓官,甚至隐隐牵连到兵部侍郎和忠顺王。
这天,宝玉正在核对"福顺号"的货运记录,突然发现它上个月在江南停靠时,曾卸下一批"漕粮",收货方是"江南盐运司",但签收人却是个叫"赵三"的平民。"这赵三肯定是假名,"宝玉指着记录上的日期,"这天正是忠顺王的生辰,说不定这批'漕粮'就是送给忠顺王的私盐!"
黛玉拿起记录,指尖在"江南盐运司"几个字上划过:"盐运司是掌管盐引的地方,李通判能弄到这么多私盐,肯定是通过盐运司的人,伪造了盐引。"她转身从书架上取下《大明盐法》,"按规矩,每引盐需有官府签发的盐引,无引私盐是重罪,只要找到伪造的盐引,就能顺藤摸瓜,抓住幕后的人。"
正说着,北静王派人送来密信,说忠顺王察觉到风声,准备让李通判销毁所有私盐交易的证据,再把罪责全推到王仓官身上,杀人灭口。"情况紧急,"宝玉拿着密信,手心全是汗,"咱们得赶紧找到伪造的盐引,不然就没机会了!"
黛玉却很冷静,指着图表上的"江南盐运司":"盐引的存根应该在盐运司的档案里,咱们可以请张御史帮忙,以'核查漕粮损耗'为由,调阅上个月的盐引记录,定能找到破绽。"她看着宝玉焦急的样子,轻轻握住他的手,"别慌,越是紧急,越要沉得住气。"
宝玉看着黛玉清澈的眼睛,心里的慌乱渐渐平息。他知道,这场较量不仅关乎漕粮和私盐,更关乎世道的清明,关乎那些被扔进运河的船夫,那些在码头喝劣质烧酒的汉子——他们或许没读过书,却最清楚什么是公道,什么是欺压。
第五折 伪造盐引露马脚(词:破阵子·败露)
张御史调阅旧档,盐引伪造露端详。编号重复日期错,笔迹潦草印章仿。
李贼慌,王仓忙,销毁证据欲逃亡。怎奈天网早已布,插翅难飞无处藏。
张御史带着宝玉的手札来到江南盐运司时,盐运使赵大人正在焚烧文件,纸灰飞得像黑蝴蝶。"张御史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啊。"赵大人的脸上堆着笑,眼神却躲闪,"下官正在清理旧档,有些没用的废纸,烧了干净。"
张御史没理他,直接走到档案柜前:"本官奉圣上旨意,核查上个月漕粮夹带私盐一案,需调阅所有盐引存根,还请赵大人配合。"
赵大人的脸白了:"盐引存根...都在...只是有些乱,怕是一时半会儿找不齐..."
"那就让本官自己找。"张御史推开赵大人,在档案柜里翻找,很快就找到了上个月的盐引存根,其中一张编号为"盐字第073号"的盐引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张盐引的日期是上个月十五,与"福顺号"运送"漕粮"的日期吻合,而编号"073"的盐引,早在三年前就已注销!
"赵大人,"张御史把盐引往桌上一拍,"这张盐引是怎么回事?编号重复,印章模糊,分明是伪造的!"
赵大人的腿一软,瘫坐在椅子上,嘴里不停念叨:"不是我...是李通判逼我的...他说有忠顺王撑腰,出了事不用我担..."
张御史立刻让人控制住赵大人,封存所有盐引存根,同时快马加鞭赶回京城,将证据呈给圣上。新帝震怒,当即下令由北静王牵头,刑部、户部、都察院三司会审,严查漕运私盐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陵烬未央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