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拿起一张笺纸,指尖抚过笺上的纹路,忽然觉得有些熟悉——这纸张的触感,与贾敏留下的信笺完全相同,想来当年贾敏和史伯母用的是同一家纸坊的笺纸。"这笺纸是江南'云来阁'的吧?"黛玉问道,她曾在贾敏的旧物里见过"云来阁"的印章,就在一张未写完的诗笺角落。
史湘云点头:"是啊,母亲说,当年她和林伯母在江南时,总去'云来阁'买笺纸,那里的笺纸吸墨好,还带着点梅香。"她拿起一张笺纸,上面写着几行小字,是史伯母的笔迹:"今日与敏妹游西湖,见断桥残雪,忽忆年少时一同堆雪人的旧事,遂记之。"
宝玉凑过来看,见笺纸上还画着幅小画,画着两个女子在雪地里堆雪人,一个穿着红袄,一个穿着绿袄,雪人头上还插着枝梅枝。"这画里的定是林伯母和史伯母吧?"宝玉问道,史湘云笑着点头:"母亲说,穿红袄的是她,穿绿袄的是林伯母,那年她们才十五岁。"
黛玉看着画,忽然想起贾敏信里写的"江南的雪比金陵的软,落在梅枝上,像给梅花开了层纱",心里忽然涌起股暖意。她又拿起一张笺纸,上面写着首诗:"梅花开时雪未消,西湖水寒泛轻潮。与君同醉梅花下,不负青春不负朝。"落款是"婉娘题赠敏妹",正是史伯母写给贾敏的。
"林伯母也喜欢写诗吗?"史湘云问道,黛玉点头:"母亲生前最喜欢写梅诗,只是后来身子弱,就很少写了。"她忽然想起贾敏留下的那叠信里,有一封提到"婉妹赠我的那首梅诗,我一直藏在《漱玉词》里,等黛玉长大了,让她也学学",赶紧道:"我母亲的《漱玉词》里,好像也夹着张写着梅诗的笺纸,回头我找出来给你看。"
正说着,王熙凤扶着平儿进来,手里拿着个锦盒:"老太太,二爷,姑娘们,这是刚从库房里找出来的,是当年林姑娘母亲留下的东西,前几日抄家时被漏下了,今日才找着。"打开锦盒,里面放着支玉质的梅花笔,笔杆上刻着"敏婉同珍"四个字——"敏"是贾敏,"婉"是史伯母的小字,想来是当年两人共用的笔。
黛玉拿起玉笔,笔杆温润,上面还带着些淡淡的墨香,像是刚被人用过一样。"这是母亲和史伯母年轻时一起买的吧?"黛玉问道,史湘云凑近看了看,点头道:"是啊,母亲的梳妆盒里也有支一模一样的,只是后来搬家时弄丢了,没想到林伯母的还在。"
贾母看着玉笔,叹了口气:"当年你母亲和婉娘可是最好的姐妹,一起在江南长大,一起嫁入豪门,原以为能一直好好的,没想到......"话没说完,就被王夫人打断:"老太太,今日是高兴的日子,不说这些伤心事了。"贾母点头,擦干眼角的泪,笑着道:"对对,今日该高兴。"
宝玉见黛玉拿着玉笔在笺纸上轻轻划了划,笔尖落在纸上,留下道极细的墨痕,忽然道:"不如我们今日一起写首梅诗,纪念林伯母和史伯母?"众人都点头赞同,琥珀赶紧拿来笔墨,史湘云拿起玉笔,在笺纸上写下"梅梢春信到金陵"七个字,黛玉接着写下"旧友新朋共举觞",宝玉则写下"莫叹流年容易逝",最后贾母拿起笔,写下"且看红梅映玉堂",凑成一首七言绝句。
写完诗,史湘云将笺纸叠好,放进蓝布匣子里:"等日后我们去江南,就把这笺纸放在'云来阁'里,让那里的老板也看看,当年的两个姑娘,如今还有人记着她们的旧事。"黛玉点头,心里忽然生出个念头——等过些日子,一定要去江南看看,看看母亲和史伯母生活过的地方,看看那里的梅树,是不是真的像她们说的那样,开得比金陵的更盛。
忽然,外面传来茗烟的声音:"二爷,吏部的人来了,说有要事找您和老爷。"宝玉心里一动,不知道吏部又有什么事,赶紧和贾政一起出去迎接。黛玉和史湘云则留在正厅,继续翻看那些白梅笺,笺纸上的字迹,像是带着她们回到了当年的江南,回到了那个梅花开满枝头的午后。
第三折 吏部传讯疑云生
宝玉跟着贾政走到府门口,见吏部的两个小吏正站在台阶下等着,两人穿着身青色的官服,脸上带着些严肃。"贾大人,贾二爷。"为首的小吏拱了拱手,"尚书大人让我们来请二位去吏部一趟,说是有件关于忠顺王府的旧事,想问问二位。"
贾政心里有些疑惑,忠顺王的余党已经尽数擒获,还有什么旧事需要问?但他还是点了点头:"好,我们这就随你们去。"宝玉也跟着点头,心里却有些不安——前日在恒通当铺抓获北狄使者时,使者曾提到"忠顺王在金陵还有个秘密据点",只是当时没来得及细问,不知道吏部是不是因为这事找他们。
坐上马车,贾政问小吏:"不知尚书大人找我们,具体是为了什么事?"小吏摇头道:"小人也不清楚,只是听尚书大人说,是关于当年贾敏夫人查忠顺王的事,好像有新的线索。"这话一出,宝玉心里更不安了——贾敏当年查忠顺王的事,除了他和黛玉,府里没几个人知道,吏部怎么会突然提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陵烬未央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