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归府细说寒寺险
马车轱辘碾过金陵城的青石板路,积雪被车轮压出两道湿痕,渐渐在寒风中凝结成薄冰。宝玉靠在车厢软垫上,肩头的伤口刚经过军医包扎,白色纱布下仍隐隐透着暗红血迹。他见黛玉始终捧着那只铁盒,指尖反复摩挲着盒盖上的印记,便伸手轻轻覆在她手背上:“林妹妹,这一路你都没歇着,先把盒子放一旁,缓口气吧。”
黛玉抬眸,眼底还带着未散的倦意,却摇了摇头:“这盒子里的密函关系重大,若有半分差池,恐怕会连累贾府。”她将铁盒凑近烛火,仔细端详盒盖上的标记——那是个由三道弧线组成的纹样,像极了柳先生绸缎庄账本封皮上的印章。“你还记得柳老板绸缎庄里的账本吗?封皮上的印记,与这个几乎一模一样。”
宝玉眉头微蹙,努力回想姑苏之行的细节:“确实有些像。难不成,柳先生也与‘暗影’组织有关?可他之前明明被那些黑衣人追杀,柳湘莲还因此丢了性命。
“或许他并非主动投靠,”黛玉指尖轻叩铁盒,“就像忠顺王妃,当初也是被‘暗影’以家人要挟,才不得不帮他们做事。柳先生经营绸缎庄多年,人脉广,‘暗影’很可能用他的生意或是手下人的性命逼迫他。”
说话间,马车已到荣国府门口。贾母早已带着王熙凤、李纨等人在门前等候,见马车停下,连忙上前。贾母握住黛玉的手,见她脸色苍白,又瞥见宝玉肩头的纱布,急得声音都发颤:“我的好孩子,你们可算回来了!这一路上是不是受了大罪?快进屋暖和暖和。”
众人簇拥着宝玉和黛玉来到暖阁,丫鬟们端上热茶和姜汤。待两人喝了几口暖身,贾母才急切地问道:“寒山寺到底发生了什么?那封匿名信是谁写的?你们拿到的那铁盒里,究竟装着什么?”
宝玉喝了口姜汤,缓了缓气息,将寒山寺的经过一五一十道来:“那匿名信是忠顺王妃的旧部所写,目的是引黛玉去拿密函。慧能大师是忠顺王妃当年托付玉佩的人,还帮我们挡了黑衣人。可惜小沙弥为了保护大师,没能活下来。”他顿了顿,看向黛玉手中的铁盒,“这盒子里装的是‘暗影’勾结北狄的密函,还有半块与黛玉那半块相合的玉佩。”
贾政听后,脸色凝重地站起身:“‘暗影’竟敢勾结北狄,这是谋逆大罪!若此事败露,朝廷定会彻查,贾府若被牵扯其中,后果不堪设想。”
王熙凤在一旁也急道:“可不是嘛!前阵子忠顺王府的事刚平息,这又冒出来个‘暗影’,还勾结外邦,这要是沾上边,咱们贾府就算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黛玉将铁盒放在桌上,轻轻打开:“大家先别慌。这密函里详细记载了‘暗影’与北狄往来的时间、地点和所谈之事,还有他们安插在朝中的眼线名单。只要我们将这密函交给可靠的人,既能揭发‘暗影’的阴谋,也能证明贾府与此事无关。”
贾母点头:“黛玉说得在理。可交给谁可靠呢?如今朝中局势复杂,稍有不慎,就会引火烧身。”
宝玉忽然想起北静王:“北静王为人正直,又与贾府素有交情。昨日若不是他带兵及时赶到,我和林妹妹恐怕已遭不测。将密函交给北静王,由他转呈朝廷,定能妥善处理。”
众人商议一番,都觉得此计可行。贾政当即决定,第二日一早就亲自前往北静王府,将密函交予北静王。
第二折 贾政夜访北静府
次日天还未亮,荣国府的大门就悄悄打开。贾政身着素色棉袍,头戴毡帽,在小厮的护送下,乘着一辆不起眼的青布马车,往北静王府而去。此时的金陵城还笼罩在薄雾中,街道上只有零星几个早起的商贩,挑着担子匆匆赶路。
马车停在北静王府侧门,贾政递上拜帖。守门的小厮见是荣国府的人,不敢怠慢,连忙进去通报。不多时,北静王的贴身侍卫出来,将贾政迎进府中。
北静王府的暖阁里,炭火正旺,驱散了清晨的寒意。北静王身着常服,见贾政进来,连忙起身相迎:“贾大人深夜来访,可是有要事?”
贾政拱手行礼,神色严肃:“王爷,此次前来,是有一份关乎朝廷安危的密函,想托付王爷转呈圣上。”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个锦袋,将铁盒取出,放在桌上,“这是昨日宝玉和黛玉在寒山寺找到的,里面记载了‘暗影’组织勾结北狄,意图谋逆的证据,还有他们安插在朝中的眼线名单。”
北静王闻言,脸色骤变,连忙打开铁盒。他仔细翻阅着密函,眉头越皱越紧:“没想到‘暗影’的野心竟如此之大,还敢勾结外邦!若不是二位贤侄及时找到密函,后果不堪设想。”
“王爷,”贾政忧心忡忡地说,“贾府如今已被卷入此事,若密函处理不当,恐怕会给贾府带来灭顶之灾。还望王爷能在圣上面前为贾府美言几句,证明贾府与此事无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陵烬未央卷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陵烬未央卷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