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还只是开胃小菜。白天,他或许还会在灵堂前装装样子;一到晚上,皇宫就变成了他的私人派对现场。他召来乐师、歌姬、舞者,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完全把国丧期当成了狂欢节。身边偶尔有敢于劝谏的官员,轻则被斥退,重则可能遭到贬黜。于是,趋炎附势之徒更加谄媚,而忠直之士则只能徒呼奈何,心中充满了对帝国未来的忧虑。
如果仅仅是不守丧礼、追求点穿衣自由和娱乐生活,放在某些个性皇帝身上,或许还能被解读为“叛逆期”或“追求个性解放”。但刘义符的问题在于,他将这种“玩闹”精神,贯彻到了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直接把整个帝国机器当成了他最大的玩具。
第三幕:帝国游戏厅——华林园奇妙夜与皇帝的“模拟人生”
刘义符在位期间,若论有什么“标志性政绩工程”,那大概就是把皇家禁苑华林园,打造成了他个人专属的、南朝顶级配置的“超级游乐场”。他在这里倾注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在朝堂上听取政事、批阅奏章。
据《宋书》、《南史》等正史记载,这位皇帝堪称中国古代“Cosplay”(角色扮演)的狂热先驱和实践者。他命人在华林园内仿造了一座热闹的市集街道,店铺鳞次栉比,货物琳琅满目(当然是宫廷物品),叫卖声、议价声此起彼伏。而皇帝本人,则褪下龙袍,换上“酤裈”(类似汗衫短裤的市井服装),亲自下场扮演起店铺掌柜或者顾客,沉浸式地体验起了“做生意”的乐趣。
“这匹蜀锦色泽不错,但三百文太贵了!二百五,卖不卖?”
“客官,您这价砍得也太狠了,这可是上等的贡品,最少二百八!”
……
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当北魏的探子将南方皇帝的最新动向回报给他们的君主时,描述的不是厉兵秣马、整顿吏治,而是皇帝在宫里兴致勃勃地讨价还价。这要是让雄才大略的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或者太武帝拓跋焘知道了,恐怕不是笑掉大牙,就是更加坚定了南侵的决心——对手如此昏聩,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这出“皇宫大集市”的戏码还算相对温和的。刘义符还热衷于水利工程——的迷你娱乐版。他下令在华林园中开挖人工渠,仿造当时连接秦淮河和江南运河的重要水利枢纽“破冈埭”。工程完工后,他带着亲近的宦官、侍从,乘着龙舟(或者小船)在渠中划船嬉戏。这还不够,他还要在船上命令左右高唱粗俗的船歌小调,美其名曰“鼓吹”,自己则在一旁击节欣赏,常常玩到通宵达旦,天亮才休息。
最让辅政大臣们血压升高、感觉职业生涯遭遇严峻挑战的是,刘义符甚至模拟过军事战斗。他让侍从们分成两派,手持真正的兵器(或许未开刃,但风险依旧)进行“对战”,美其名曰“演武”。可以想象,这种“过家家”式的军事游戏,除了满足皇帝的玩乐心理和可能造成的意外伤亡外,对于提升军队战斗力毫无益处。
这些行为,用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颇具分析价值。他仿佛是一个沉迷于“模拟人生”游戏的玩家,通过扮演商人、船夫、将军等角色,来获取在现实皇帝角色中无法获得的简单快乐和掌控感。这很可能是一种典型的“逃避型人格”表现——用极致的、持续的游戏来逃避现实世界的沉重责任、复杂矛盾和内心可能存在的焦虑与无力感。他只是个不到二十岁的青年,被突然抛到帝国权力的顶峰,面对父亲那样雄才大略留下的巨大阴影和一群功勋卓着、老谋深算的辅政大臣,他或许从未真正准备好。玩乐,成了他最简单直接的减压阀和避风港。
第四幕:当游乐场响起北方的战鼓——危机下的荒唐反差
就在刘义符全心全意经营他的“华林园模拟人生”时,真实的、残酷的战争警报,在刘宋的北部边境凄厉地拉响了。
公元423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及其子拓跋焘)趁刘宋新主年幼、国丧未远的机会,发动了大规模南侵。北魏大军猛攻刘宋的河南之地。当年闰四月,刘宋的北方战略重镇、被誉为“天下脊梁”的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在经过长达二百多天的艰苦坚守后,终因援军不至、粮尽援绝而陷落。守将毛德祖和麾下将士大部分被俘或战死。虎牢关的失守,意味着刘宋整个黄河防线崩溃,河南大片土地落入北魏之手,国防前线被迫南撤至淮河一线。这是自刘裕北伐收复河南后的一次重大战略挫折,国势为之震动。
消息传到建康,满朝文武如同被浇了一盆冰水,人心惶惶,忧心如焚。这可是先帝刘裕栉风沐雨、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怎么说丢就丢了!大臣们火急火燎地求见皇帝,商议应对之策,至少要表现出朝廷的重视,稳定军心民心。
然而,当他们费尽周折找到皇帝时,得到的回复往往是:“陛下正在华林园督开新河道呢……” 或者“陛下昨日在龙舟上歌舞至凌晨,现下尚未起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