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曾有过某个胆大(或者说忠心)的太监或官员,硬着头皮,划着小船追上正在人工渠里玩“模拟漕运”的龙舟,跪奏边境危急。可以想象,当时正玩在兴头上的刘义符,很可能头也不回,不耐烦地挥挥手:“此等琐事,交由徐羡之、檀道济他们去办即可!勿来扰朕雅兴!”
“琐事”?虎牢关失守、大片国土沦丧、将士浴血牺牲,在皇帝眼中竟是“琐事”?先帝刘裕若地下有知,怕是要气得拍碎棺材板。这位从刀光剑影中走来的开国皇帝,深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道理,而他的继承人,却将父辈的心血视若无物。
此时的刘宋朝廷,实际上已经分裂成两个泾渭分明、互不交集的平行世界:
一个世界,是皇帝刘义符的“游戏乐园”,那里华林园内流水潺潺,市集喧嚣,龙舟上的歌声彻夜不息,充满了虚幻的欢声笑语。
另一个世界,是真实的政治与军事世界,那里边关告急的文书雪片般飞来,大将们焦头烂额,辅政大臣们忧心忡忡,沦陷区百姓流离失所,整个帝国笼罩在战争的阴云和内忧外患的焦虑之中。
而连接这两个世界的,是四位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那越来越阴沉、越来越失望,最终变得决绝冷酷的脸。
第五幕:大佬们的“换机”操作——这个皇帝,不能要了!
徐羡之、傅亮、谢晦、檀道济,这四位可不是等闲之辈。他们是宋武帝刘裕临终前精心挑选的“托孤天团”,是辅佐幼主、稳定江山的核心力量。刘裕的遗诏写得明白:“后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宜依此为准。” 本意是希望借助这些老臣的智慧和经验,帮助年轻的儿子平稳执政。
但刘裕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委以宰相”的布局,最终演变成了“宰相联合,废黜皇帝”的局面。
面对刘义符登基以来一系列“居丧无礼,游戏无度”的行为,以及面对北魏入侵时表现出的极端麻木不仁,四位辅政大臣的耐心被消耗殆尽。从担忧到失望,从失望到愤怒,最终汇聚成一个共识:这个皇帝,已经不适合再坐在龙椅上了。他不仅无法担当社稷重任,甚至可能将先帝辛苦创下的基业彻底毁掉。
公元424年春夏之交,一场决定皇帝命运的秘密会议,很可能在司空、录尚书事徐羡之的府邸中召开。四位大佬围坐一堂,气氛凝重。
领军将军谢晦可能率先发言,痛陈利害:“陛下自即位以来,居丧期间毫无哀容,亲近小人,游戏无度。如今北魏虎视眈眈,国势危急,陛下却依然沉湎享乐,不理朝政。长此以往,国家危亡,就在眼前!”
中书监傅亮或许附和,引用历史教训:“昔日夏桀商纣,皆因荒嬉失德而亡国。今观陛下所为,实非社稷之主。”
司空徐羡之作为首席辅政,最终拍板,话语沉重而坚决:“先帝顾托,意在永葆刘氏江山。今上失德,不堪奉承宗庙。为天下计,为刘氏社稷计,当行伊尹、霍光之事(指商伊尹放太甲、汉霍光废昌邑王)。”
而手握重兵的征北将军檀道济,他的态度至关重要。他的支持,意味着废立行动拥有了军事保障。他的叹息,或许代表了最后的无奈:“唯如此,方能上安宗庙,下保黎民。”
有趣的是,这群权臣还特别讲究“程序正义”和“政治正确”。他们没有贸然直接动手,而是先行策划,并跑去请示皇太后(刘裕的继室,少帝的嫡母),获取了皇太后张氏的废立诏书。这就好比现代公司董事会要罢免CEO,总要先召开董事会形成决议,取得法理上的授权,以显得名正言顺,减少后续阻力。
政变的时间,选择在了一个颇具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时刻——刘义符又一次在华林园通宵狂欢,在龙舟上酣然入睡之后。
第六幕:游戏终结——从龙舟到囚笼,再到最后的搏命
景平二年(公元424年)六月,一个看似平常的凌晨。檀道济率领着精锐的士兵,按照预定计划,悄然进入华林园。此时,园中大部分侍从还沉浸在睡梦或因前夜的狂欢而疲惫不堪。政变部队几乎没有遭到有效的抵抗,就直扑皇帝寝宿的龙舟。
当士兵们登上龙舟时,刘义符可能还在做着“华林园乐园主”的美梦。两名贴身侍从或许出于本能护主,试图阻拦,当场就被格杀。这血腥的一幕和刀剑的撞击声,终于惊醒了睡梦中的皇帝。他一开始可能还以为是某种新的游戏环节,直到自己的手指被利刃砍伤,剧烈的疼痛和眼前的真实厮杀,才让他猛然意识到:这次,不再是游戏了!这是真正的政变!
他被士兵们强行扶出东阁,收走了象征最高权力的皇帝玺绶。随后,他被废为营阳王,失去了皇帝的身份,并被迅速押送出建康,软禁于吴郡(今江苏苏州)。
从极致奢华的皇宫,到被严密看管的吴郡幽禁之所,刘义符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剧变。然而,即便到了这个地步,他似乎仍未完全认清自己的处境,或者说,他性格中那种骄纵任性、缺乏审时度势能力的特质再次显现。据记载,他在软禁期间,依然保持着某种“前皇帝”的做派,对看守人员呼来喝去,缺乏作为囚徒应有的低调和妥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