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康对病弱的皇帝哥哥,在生活照顾上,那也确实是掏心掏肺,感人肺腑。文帝刘义隆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生病。每当这时,刘义康就化身“贴心小护工”兼“御用试毒员”。皇帝喝的药,他必定先亲口尝一尝(试毒),确认没事才端给哥哥。常常衣不解带,通宵达旦地在病榻前伺候。兄弟俩有时促膝长谈,回忆童年趣事,展望帝国未来,那画面,兄友弟恭,情意绵绵,堪称皇家亲情剧的模范片段。可惜啊,权力这杯酒,度数太高,喝多了容易上头,更容易迷失。温馨的表象下,暗流已然汹涌。
第三幕:膨胀!失控!一颗柑橘引发的“血案预警”
权力这东西,就像一辆没有安装刹车的超级跑车,一旦油门踩下去,想停下来可就难了。随着权势日盛,刘义康的自我感觉也越发良好,行为逐渐开始“飘”了,甚至有点“僭越”的苗头。
“私企”规模超标: 按照朝廷规矩,亲王能养多少家仆(僮仆),那是有严格编制的。可刘义康不管这套,他的彭城王府里,私自蓄养的僮仆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余人!而且不上报朝廷备案。这规模,搁现在都够开几家大型劳务公司了,远超一个亲王应有的排场。皇帝知道了,心里能不犯嘀咕吗?你这是要干嘛?组建私人武装搞团建吗?
“贡品分拣中心”: 更致命的是“贡品事件”。按照正常流程,全国各地进贡给皇帝的奇珍异宝、时令鲜货,应该直送皇宫内库。但刘义康觉得,反正哥哥身体不好,也享用不了那么多,好东西不如先放我这儿“保管”一下?于是乎,各地贡品纷纷“拐了个弯”,先送到了彭城王的东府(宰相办公的官署,也是刘义康的大本营)。刘义康挑挑拣拣,把最好的、最新鲜的、最稀罕的,留下“品鉴”(其实就是自己享用),然后把挑剩下的、品相一般的、快过期的……再打包送进皇宫。这操作,简直是把皇宫当成了“次品回收站”!
“柑橘外交”翻车现场: 终于,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者说,引爆炸弹的那颗柑橘)出现了。某一天,文帝刘义隆吃着新“进贡”上来的柑橘,感觉又小又酸,品相极差,味道寡淡,心情顿时不美丽了,随口抱怨了几句:“这贡柑怎么回事?又小又涩,跟嚼木头似的!”这本是皇帝在自家餐桌上发发牢骚,结果不知怎么的,就传到了“热心肠”的弟弟刘义康耳朵里。刘义康一听,心想:“哎呀,哥哥想吃好橘子?这还不简单!咱家有啊!管够!”他立刻展现出兄弟情深,热情洋溢地派人从自家东府仓库里,精挑细选了一批又大又圆、色泽金黄、直径足有三寸(约合现在7厘米多)的顶级蜜柑,屁颠屁颠地给皇帝哥哥送去了。献宝似地说:“哥!尝尝这个!又大又甜,汁多肉厚,包您满意!”
皇帝刘义隆看着弟弟手上托着的水灵灵、金灿灿、个头惊人的“贡品级”柑橘,再低头瞅瞅自己盘中那些干瘪、青涩、发育不良的“贡品”……空气瞬间凝固了。皇帝脸上虽然努力挤出一丝“弟弟真懂事”的欣慰笑容,但眼底深处,恐怕已经结满了冰碴子,内心弹幕疯狂刷屏:“好你个刘老四!最好的东西你都敢先截胡?合着朕吃的都是你挑剩下的烂橘子?!这天下,到底谁是君,谁是臣?!”这已不仅仅是口腹之欲的落差,更是赤裸裸的权力天平严重倾斜的铁证!一颗柑橘,成了兄弟决裂、君臣猜忌的具象化符号,杀伤力堪比核弹。史书对此记载虽简,但戏剧张力拉满,堪称古代版“一个橘子引发的血案”前传。
“彭城党”的作死之路: 刘义康在权力巅峰时,身边聚集了一大批心腹,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彭城党”,核心成员包括刘湛、刘斌、孔胤秀等。这帮人,看着老大权势熏天,皇帝又病恹恹的,心思就活络了。特别是刘湛,野心勃勃。元嘉后期,有一次文帝病得相当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后来缓过来了)。刘湛等人觉得,机会来了!他们竟然偷偷摸摸地查阅起晋康帝(司马岳) 的旧例——这位晋康帝,就是当年权臣庾冰、庾翼兄弟趁着晋成帝病重,强行扶立上位的!刘湛等人的意图,昭然若揭:想复制历史,拥立刘义康为帝!据史书记载,这个惊天密谋,刘义康本人并未直接参与策划(至少没有明确证据)。但问题在于,当刘湛他们在他耳边吹风,甚至可能把计划告诉他时,刘义康的态度极其暧昧:他知情,但未加制止! 这种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在任何一个帝王,尤其是他那个心思细腻、体弱多病、对权力极度敏感的哥哥眼里,与谋逆同罪没有任何区别!这简直是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绑在了作死的火箭上,还亲自点燃了引信。
第四幕:帝王翻脸——从云端到泥潭的“自由落体”
猜忌的种子一旦种下,在权力的土壤里就会疯狂滋长。元嘉十七年(440年)十月,宋文帝刘义隆积蓄已久的猜忌和怒火,如同压抑已久的火山,终于猛烈爆发!他展现出帝王冷酷无情的一面,以雷霆万钧之势,发动了清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