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放铸派”: 当名将沈庆之(就是后来告密那位)提出“开放民间铸钱”(允许民间按官方标准铸钱,缴纳赋税)来解决钱荒时,刘义恭又站了出来,坚决反对!他引经据典(比如汉文帝的邓通),认为开放铸币权必然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虽然那时没这词,但意思差不多),奸商横行,物价更乱,最终损害朝廷利益和国家稳定。在这点上,他倒是展现出了难得的清醒和经济学头脑(至少理论上是),坚定维护了中央的铸币权。这场“货币政策大辩论”,刘王爷算是扳回一城。
第四幕:终极赌局——顾命大臣的断头台 (464-465年)
时间来到大明八年(464年),猜忌一生的孝武帝刘骏终于走到了生命尽头。临终前,他看着自己那不成器、性格扭曲的儿子刘子业(后来的前废帝),心里估计也是拔凉拔凉的。没办法,只能托孤。首席顾命大臣的重任,再次落在了“老成持重”(或者说“经验丰富”)的刘义恭肩上。与他一起辅政的还有柳元景(名将)、颜师伯(宠臣)等人。刘义恭官拜中书监、录尚书事(他当年建议废掉的职位,现在又回来了),重新掌握了帝国行政中枢的实际控制权。权力似乎又回到了巅峰。
然而,新老板刘子业(前废帝)的残暴荒淫、精神变态程度,远远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视先帝留下的这些顾命大臣如眼中钉、肉中刺,是束缚他“放飞自我”的枷锁。他对刘义恭等辅政大臣极尽羞辱之能事,动辄打骂,甚至起了杀心。朝堂之上,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恐怖气息。刘子业的种种倒行逆施,让帝国摇摇欲坠。
被逼到悬崖边上的刘义恭,这位隐忍了大半辈子、靠谄媚与自污才活下来的“老影帝”,终于决定不再忍了!他意识到,跟着这个疯子老板,迟早是个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他与同样岌岌可危的柳元景、颜师伯等人秘密串联,策划了一场惊天政变——废黜刘子业! 这无疑是刘义恭人生中最大、也是最后的一场豪赌,赌注是自己的性命和整个家族的存续。
然而,历史再次展现了它的黑色幽默和残酷无情。这场精心策划的政变,竟然在最不可能的地方泄密了!告密者,正是当年在彭城劝他别逃跑、后来又在钱币政策上和他辩论的老将——沈庆之! 沈庆之为何告密?是出于对旧主的忠诚?是对刘子业尚有幻想?还是单纯为了自保?史家众说纷纭。但结果只有一个:事情败露了!
公元465年八月癸酉日(公历9月19日),一场血腥的屠杀降临。 前废帝刘子业亲率羽林军,如狼似虎般突袭了刘义恭的府邸。曾经位极人臣、历经三朝的江夏王,迎来了人生最惨烈的终章:他被当场诛杀! 但这仅仅是开始。变态的刘子业为了泄愤,下令对这位叔祖的尸体进行令人发指的虐毁:肢解躯体,剖裂肠胃,剜出眼球! 更骇人听闻的是,刽子手们按照刘子业“天才”的变态创意,将刘义恭的一颗眼球浸泡在蜂蜜里,制成所谓的“鬼目粽”!(《宋书·前废帝纪》:“断析义恭支体,分裂肠胃,挑取眼睛,以蜜渍之,以为‘鬼目粽’。”)同时遇害的,还有他的四个儿子(刘伯禽等)。整个江夏王府血流成河,家族几近覆灭。这位在权力钢丝上行走了一生的王爷,最终以如此惨烈荒诞的方式谢幕,成为刘宋皇室血腥内斗中最触目惊心的祭品之一。
讽刺的尾声: 天道好轮回。就在刘义恭死后仅仅几个月,同样饱受刘子业折磨的湘东王刘彧(明帝)发动政变,弑杀了前废帝,自己登基。为了收买人心、彰显正统,明帝刘彧即位后立刻下诏为刘义恭“平反昭雪”,追赠侍中、丞相,谥曰“文献王”,并让他配享太庙。生前受尽屈辱、恐惧与酷刑,死后却享尽哀荣与香火。这迟来的“盖棺定论”,充满了历史无情的嘲弄与莫大的讽刺。
第五幕:历史回响——钢丝绳上的悲喜剧,血色牢笼的咏叹调
刘义恭的一生,跌宕起伏,功过交织,堪称南朝刘宋宗室政治绞肉机的最佳“产品说明书”,后世史家对他的评价,也如同他的经历一样,充满争议。
功绩簿上——定鼎之功: 在刘劭弑父篡位的至暗时刻,他冒险投奔孝武帝并上《劝进表》,对稳定政局、延续宋祚起到了关键作用;辅政之劳: 无论是在文帝朝后期还是孝武帝初年,作为宰辅,他确曾废除过一些冗政弊法,客观上对“元嘉之治”余晖的延续有所贡献;强化皇权(被动成就): 他主动上书请求废除“录尚书事”,虽然动机是自保谄媚,但客观上极大地帮助了孝武帝削弱宗室权力、强化皇权,深刻影响了刘宋中后期的政治格局
过失清单上——北伐之耻: 元嘉北伐中作为总指挥畏敌怯战(欲弃彭城),指挥严重失当(纵敌过境),对北伐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误国误民;晚节之污: 在孝武帝朝为求自保,曲意逢迎,谄媚无度,丧失了一位宗室重臣应有的风骨与尊严,为后世所诟病;奢靡之过: 生活极度奢侈,“奢侈无度”是史书定评,僮仆数千,广建府邸园林,耗费民脂民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