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宗室贤王”扯旗造反
建康城内,元徽四年(476年)的七月酷暑,热得连知了都懒得叫唤。一份加急军报却像块烧红的烙铁,烫得小皇帝刘昱从龙椅上蹦了起来——京口(今江苏镇江)方向,那位素有“宗室贤王”人设的建平王刘景素,居然扯旗造反了!
十五岁的少年天子把奏报狠狠摔在地上,气鼓鼓地像只被踩了尾巴的猫,“他刘景素去年才被朕缴了‘兵符体验卡’,这才几天?是嫌盒饭领得太晚了吗?”旁边侍立的权臣阮佃夫,眼珠滴溜溜一转,赶紧煽风点火:“陛下息怒!建平王那点‘礼贤下士’的小把戏,忽悠人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包藏祸心啦!这哪是造反,分明是‘图穷匕见’真人秀提前上演嘛!”
一场注定“收视率”惨淡、结局悲壮的反抗大戏,就在这仓促、误判外加“猪队友”的神助攻下,锣鼓喧天地开演了。而我们的男主角,年仅二十五岁的建平王刘景素,他的人生剧本,早就被编剧(命运)和导演(时代)联手,钉死在了南朝刘宋这艘即将沉没的豪华巨轮舷窗上。他奋力扑腾的水花,不过是巨轮倾覆前,最后一抹令人唏嘘的亮色。
第一幕:开局即“天胡”,奈何版本不对
场景一:金光闪闪的出厂设置
公元452年,刘景素同志在帝国首都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闪亮登场。他的爷爷,是缔造了“元嘉之治”的宋文帝刘义隆,虽说晚年被儿子(刘劭)给“物理超度”了,但招牌还在,是块金字招牌。他爹,是建平宣简王刘宏,在史书上留下了“少而闲素,笃好文籍”的好评,属于宗室里的清流。
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刘景素,完美继承了父亲的文艺细胞。“少爱文义,有父风”,是个标准的文艺青年。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他大概会成为像梁简文帝萧纲那样的文化沙龙主持人,领着文人墨客吟风弄月,编编文集,青史留个文名。
七岁那年(大明二年,458年),他爹刘宏去世,小景素按照惯例袭封建平王。想象一下,七岁的你还在玩泥巴,人家已经是有封国、有食邑的王爷了,这起点,让多少社畜泪流满面。
场景二:在“董事长”频繁更迭中艰难求生
刘景素的职业生涯,横跨了孝武帝、前废帝、明帝、后废帝四个时期。这四位老板,一个比一个“风格独特”——孝武帝刘骏:猜忌心重,对宗室尤其不放心,但好歹还算个正常皇帝;前废帝刘子业:着名的“变态暴君”,爱好是虐待叔父们,把湘东王刘彧封为“猪王”,玩得不亦乐乎,在他的统治下,宗室们活得战战兢兢,生怕哪天被叫去表演“人体艺术”;明帝刘彧:这位是从“猪王”逆袭上位的,深知宗室威胁有多大,所以上台后开启了“大清洗”模式,孝武帝的儿子们几乎被他一锅端,刘景素作为文帝的孙子,虽然不是首要目标,但也如同在雷区散步;后废帝刘昱:这位更是重量级,堪称“南朝第一街溜子”,不爱办公爱微服私访,随身带着钳、锥、锯,看谁不顺眼就亲自上手“解剖”,朝廷大臣们每天上朝都和赴死一样悲壮。
在这四位“神仙”手下干活,刘景素居然能历任南济阴太守、南徐州刺史等要职,而且口碑一直在线,“礼接士人,抚御士卒,朝野翕然,称太孙才也”。这难度系数,不亚于在连续四任奇葩老板手下还能年年拿优秀员工,并且没被同事背后捅刀子。他靠的是什么?大概就是低调、谨慎,以及那张“贤王”护身符。
第二幕:声望是蜜糖,也是砒霜
场景一:“全村的希望”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来到后废帝刘昱时代。这位小皇帝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有时候投胎好不代表教育好”。他的一系列行为艺术,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大家内心OS大概是:“这公司要完!”
再看刘宋皇室,宋文帝的儿子们已经死光了,在孙子辈里,刘景素年纪最长,声望最高,而且名声好得不像话。他“好文章书籍”,招揽了一大批文化人当门客;生活节俭,“器服朴素,与士无异”;还是个孝子,“事献太妃,孝道淳至”。简直就是按照儒家圣王模板长的。
于是,很自然地,他成了“全朝野的希望”。大家私下里都在传:“苍梧(刘昱)狂悖,社稷将危,安邦定国,其在建平。”这种舆论,好比在现代职场,全公司都在传“现任CEO是个疯子,我看隔壁部门刘经理才是当CEO的料”,你说刘经理是该高兴还是该害怕?
场景二:“权臣黑粉团”的诞生
刘景素日益高涨的声望,严重刺痛了两个人:皇帝刘昱的亲妈陈太后的家族,以及刘昱身边的宠臣杨运长、阮佃夫。这帮人是靠着伺候小皇帝上位的,他们的权力完全寄生在刘昱身上。他们心里门儿清:一旦刘景素上台,他们这些“前朝佞幸”绝对没好果子吃,轻则下岗,重则掉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请大家收藏:(m.20xs.org)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