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缠枝莲有讲究,”李师傅打开带来的苏绣样本,上面的缠枝莲缠绕着藤蔓,花瓣的边缘泛着渐变的粉色,“花瓣要‘三浅两深’,最外层的花瓣用浅粉线,中间用深粉,花心用淡金,这样绣出来才有层次感。”
风痕根据样本,在虚拟工坊里加了“苏绣配色盘”——用户选择“缠枝莲”纹样时,配色盘会自动跳出“三浅两深”的色卡,还会标注每种颜色的线对应的绣法:浅粉线绣花瓣边缘,针脚要疏;深粉线绣花瓣中部,针脚要密;淡金线绣花心,针脚要细。
李师傅试了试虚拟绣线,指尖划过屏幕时,能感觉到绣线的柔软度在慢慢变化——绣到第十针时,虚拟绣线的柔软度从1.5升到1.8,像真的被手捋过百遍般温润。“就是这个感觉,”李师傅笑着说,“当年我学苏绣,光是捋线就练了三个月,师父说,线不软,绣出来的花就没有魂。”
当天下午,风痕又加了“苏绣针脚反馈”功能——用户绣错针脚时,屏幕会轻微震动,像李师傅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手背;绣对时,虚拟花瓣会轻轻颤动,像风吹过真花般灵动。小陆试绣时,不小心把淡金线绣到了花瓣边缘,屏幕立刻震动了一下,弹出一行小字:“李师傅说,淡金线是花心的魂,可不能跑错地方哦~”
第616集:糖香里的时光
温如霜收到陈老寄来的麦芽糖时,包装纸上还沾着竹溪村的泥土。她打开包装,一股浓郁的糖香扑面而来——不是普通麦芽糖的甜,还混着一点竹篾的清香,像把竹溪村的春天裹进了糖里。
“陈老说,这是用竹溪村的井水熬的糖。”温如霜把麦芽糖分给风痕和小陆,“他想让我们把这‘竹溪糖香’加进‘气味联想’里,让用户刻糖时,能想起竹溪村的井水味。”
风痕立刻找来专业的气味分析仪,把麦芽糖的香味成分一一记录下来:有麦芽糖的甜香(成分占比60%),竹篾的清香(25%),还有一点井水的甘冽(15%)。他把这些数据导进“气味联想”模块,用户刻糖时,APP会根据刻的纹样推送对应的气味描述——刻竹篾纹时,提示“此刻的糖香,混着竹溪井水的甘冽,像刚从竹筐里拿出来的麦芽糖”;刻缠枝莲时,提示“糖香里藏着苏绣线的柔,像李师傅绣完花,指尖沾着的甜”。
“还有这个。”温如霜从包里拿出个小本子,里面是陈老写的“熬糖笔记”——上面记着每天熬糖的时间、火候,甚至连天气对糖香的影响都写得清清楚楚:“晴天熬糖,糖香更浓;雨天熬糖,糖香偏柔。”
风痕根据笔记,在“气味联想”里加了“天气调节”功能——用户可以选择虚拟天气,晴天时,气味描述里会多一句“像竹溪村晴天的糖香,晒着太阳的甜”;雨天时,则会多一句“像竹溪村雨天的糖香,裹着雾气的柔”。
小陆试了试“雨天模式”,刻到糖龙尾巴时,APP推送的气味提示是:“此刻的糖香,像竹溪村雨天的麦芽糖,裹着雾气的柔,还有竹阿婆编竹筐时,落在糖上的雨丝味。”他忍不住深吸一口气,仿佛真的站在竹溪村的雨巷里,手里捧着块刚熬好的麦芽糖。
第617集:虚拟工坊的试运营
虚拟工坊试运营那天,温如霜特意邀请了陈老、竹阿婆和李师傅在线上“坐镇”。上线不到半小时,就有上千名用户进入工坊,屏幕上满是各式各样的虚拟糖龙——有的糖龙身上编着竹阿婆教的竹篾纹,有的绣着李师傅的缠枝莲,还有的用了陈老的老糖模,刻出了翘尾龙。
“后生仔,你这竹篾纹编得太紧了。”竹阿婆在直播间里对着镜头说,手指比划着编篾的动作,“要像给糖龙挠痒痒一样,松一点,纹路才会活。”屏幕上立刻有用户回复:“阿婆,我重新编了,这次是不是好多了?”附带一张刚编好的竹篾纹截图,纹路比之前松散了些,还飘着两片虚拟竹叶。
李师傅则在直播间里教大家绣缠枝莲的花瓣:“最外层的花瓣要用浅粉线,针脚要像蜻蜓点水一样轻,这样花瓣才会有透明感。”有用户试了试,绣出来的花瓣果然泛着淡淡的粉色,像刚绽放的莲花。李师傅看到后,笑着说:“就是这个感觉,你看,这花瓣像不像竹溪村春天的桃花,落在糖上了?”
陈老则守在“老糖模复刻”区,看到有用户刻出翘尾龙,就会发一条语音:“当年我用这模子刻糖,村里的孩子都抢着要,说翘尾龙能带来好运气。现在你们能接着刻,我这心里比吃了麦芽糖还甜。”
试运营结束时,后台数据显示,有超过三千名用户完成了虚拟糖龙的制作,其中有两百多名用户选择把自己的糖龙分享到社群,附带的文字里满是惊喜:“第一次编竹篾纹,虽然手笨,但阿婆很耐心,下次还要学!”“用老糖模刻出的翘尾龙,感觉握着的不是手机,是陈老师父传下来的手艺。”
风痕看着这些留言,对温如霜说:“没想到反响这么好,下次我们可以加个‘糖龙集市’,让用户把自己的虚拟糖龙摆出来,互相交流。”温如霜点头,看向屏幕上满是糖龙的虚拟工坊,忽然觉得,这些虚拟的纹路里,藏着的不只是手艺,还有老匠人对传承的期待,和年轻人对非遗的热爱——它们像一束束光,把老手艺的温暖,传到了更远的地方。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逸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