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修改后的机甲糖龙出现在了糖龙集市的首页。银灰色的机甲壳上,淡金色的苏绣眼在虚拟晨光里亮得耀眼,关节处的竹篾纹随着颤动轻轻起伏,尾巴翘着,跟陈老的铜糖模刻出的糖龙一模一样。
陈老的点评附在下面:“硬的是机甲,软的是糖心。这孩子没丢老手艺的魂,还给它添了新的劲。往后谁再说非遗只能老,就来看看这只糖龙——老根能发新芽,老魂能穿新壳。”
评论区瞬间热闹起来。一个叫“汉服小夏”的用户投稿了自己的糖龙:汉服样式的龙身,绣着李师傅的缠枝莲,龙尾却是机甲的翘弯。“看了小宇的糖龙,我也想试试!汉服是老的,机甲是新的,凑在一起,像我奶奶穿汉服玩自拍,又暖又潮!”
还有个叫“3D打印阿凯”的用户,发了个3D打印的糖模,模子上是机甲糖龙的样子,却保留了老糖模的磨损痕迹。“我用3D打印做新模子,但在模子边缘加了陈老糖模的缺口,打印时特意放慢速度,让模子带着‘老劲’。下次用这模子刻真糖,看看能不能做出机甲糖龙的样子!”
小宇看着这些评论,激动得在社群里发了条长视频。视频里,他把爷爷的小锤放在桌上,旁边是陈老的铜糖模(照片),手里拿着刚画好的新设计图:“谢谢大家喜欢我的机甲糖龙!我接下来想做个‘铁骨糖心’系列,把爷爷的打铁手艺、陈爷爷的糖艺、竹阿婆的竹编、李师傅的苏绣都融在一起。要是大家有想法,也可以跟我一起讨论!”
视频的最后,小宇拿起一块刚买的麦芽糖,咬了一口,糖霜沾在嘴角,像陈老年轻时照片里的样子。“爷爷说,甜的东西要跟人分享才更甜。老手艺也一样,要跟大家一起做,才活得下去。”
四、糖龙集市的新暖光
机甲糖龙火了之后,糖龙集市多了个新分区——“匠新坊”,专门放用户们的创新糖龙。温如霜和风痕把小宇和陈老的故事整理成了“匠新日志”,放在分区首页,日志的封面是铜糖模和机甲糖龙的合照,下面写着:“老糖模的翘尾,新机甲的壳,都是非遗的魂。”
陈老也成了“匠新坊”的常客,每天都会上线点评用户的创新糖龙。有个用户把糖龙做成了古风游戏里的角色,陈老点评:“龙鳞的糖霜要再薄点,像游戏里的仙气;但尾巴得翘,像老糖模的样子,别丢了暖劲。”还有个用户用乐高积木的样式做糖龙,陈老特意录了段刻糖视频:“你看,乐高是块块拼的,糖龙是刀刀刻的,拼的时候想着刻的劲,就不会丢魂了。”
小宇则成了“匠新坊”的“小老师”,每天都会在社群里分享自己的经验:怎么调整苏绣线的粗细,怎么让机甲关节颤得像糖液,甚至把爷爷的“淬铁心得”改成了“非遗创新小贴士”:“1. 老手艺是根,不能丢;2. 新元素是叶,要鲜活;3. 像淬铁似的,多试几次,总能融在一起。”
有一天,小宇收到了一个快递,是陈老寄来的。打开一看,里面是那只民国铜糖模,模子上附了张纸条:“孩子,这模子给你。你用它刻过糖龙,也用它做过机甲,知道它的魂在哪。往后你要是想刻真糖,就用它;要是想做新样子,也用它——老模子能刻出新糖龙,老手艺也能活出新样子。”
小宇抱着铜糖模,眼泪掉在了模子的缺口上。他给陈老发了段视频,视频里,他用铜糖模刻了只真糖龙,尾巴翘着,龙眼用苏绣线粘了点糖霜,亮得像星星。“陈爷爷,我刻的真糖龙,您看,没丢魂。”
陈老的回复很快传来,带着笑声:“好小子,刻得好!下次来竹溪村,我教你熬麦芽糖,用竹溪的井水,熬出的糖香,能裹着你的机甲糖龙,一起飘。”
那天晚上,温如霜看着“匠新坊”的数据,用户已经超过了一万人,投稿的创新糖龙有两千多只。风痕指着屏幕上的热力图,“老糖模系”“竹篾纹系”“苏绣缠枝系”旁边,“创新系”的颜色越来越深,像一团正在燃烧的新火。
“你看,”风痕的指尖划过屏幕,上面满是各式各样的糖龙——有汉服机甲糖龙,有乐高竹篾糖龙,还有带着卡通脸的翘尾龙,“集市真的成了老和新说话的地方。”
温如霜点头,看向窗外。月光下,一片竹叶飘了进来,落在电脑屏幕上,刚好遮住了机甲糖龙的眼睛。她轻轻把竹叶拿开,屏幕上的苏绣眼在月光下亮着,像陈老的铜糖模,像小宇爷爷的小锤,像所有老手艺里的暖劲,正透过新的壳,慢慢飘向更远的地方。
她想起小宇在视频里说的话:“甜的东西要跟人分享才更甜。”老手艺也一样,要跟新的世界撞一撞,跟新的人聊一聊,才会像竹溪村的麦芽糖,熬得越久,越甜,越暖。
糖龙集市的灯还亮着,屏幕上的糖龙们翘着尾巴,眨着苏绣眼,关节轻轻颤动,像一群刚从糖模里跳出来的活物,带着老手艺的魂,和新世代的劲,正朝着更远的地方跑去。
喜欢逸霄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逸霄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