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折 定赋劝农安民生
洛阳皇宫德阳殿的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案几上,摊开的《洛阳农事册》与《全国赋税总目》泛着墨香。姜维身着青色朝服,取代了往日的鎏金战甲,身旁立着新任命的户部尚书张缉与司农卿陈泰——自刘禅定都洛阳后,朝堂官职重新厘定,昔日曹魏旧吏与蜀汉老臣各展所长,新政的第一步,便从关乎百姓生计的赋税与农耕开始。
“陛下昨日在朝会上叮嘱,‘民为邦本,食为民天’,如今洛阳虽定,但各州郡历经战乱,百姓多有饥馑,赋税若定得苛刻,恐再失民心。”姜维指尖划过《全国赋税总目》上曹魏遗留的条目,眉头微蹙,“你们看,曹魏旧制中,‘算缗钱’按户征收,无论贫富皆缴三百钱,贫苦之家本就无余粮,还要凑钱完税,这便是昔日流民四起的根源之一。”
张缉捧着一卷泛黄的《颍川农事记》,躬身道:“将军所言极是。老臣在曹魏为官时,便知颍川、河东等地百姓,每年要缴纳‘亩租五斗’,遇上灾年还要加征‘义仓粮’,实则多被地方官吏私吞。如今归汉,当废除此类苛税,方能让百姓安心耕作。”
陈泰补充道:“不仅如此,洛阳周边的良田,有三成被曹魏旧勋与世家豪强占据,百姓只能佃耕,收获的粮食半数要缴租,自己却食不果腹。若不厘清田亩,即便免了苛税,百姓仍无田可种,劝农亦是空谈。”
姜维闻言,起身走到殿中悬挂的《大汉疆域图》前,手指从洛阳划向颍川、河东、关中:“我意分三步改革赋税与农耕:其一,定新赋——废除曹魏‘算缗钱’‘义仓粮’等苛捐,实行‘什一税’,即百姓每亩田收获十斗,仅缴一斗给官府,且灾年全免;其二,清田亩——派官员前往各州郡,丈量豪强侵占的良田,登记造册后,一半归还给原主百姓,一半保留给世家,但需按新赋缴纳租税,若豪强抗拒,以‘谋逆’论处;其三,劝农桑——官府向无粮种、无耕牛的农户发放粮种与耕牛,由里正登记,待秋收后偿还三成,其余七成作为朝廷补贴,同时在各州郡设立‘农稷官’,专门指导百姓改良农具、防治虫害。”
张缉与陈泰对视一眼,齐声应道:“将军此策兼顾民生与世家,既解百姓之急,又不激化与世家的矛盾,臣等愿全力推行!”
三日后,洛阳城朱雀大街张贴出《大汉新政·赋农令》,百姓围聚观看,识字的先生逐字念出,人群中不时爆发出欢呼。南城流民王二柱,去年被曹魏征去修城防,妻子饿死,儿子小豆子跟着他四处乞讨,如今听闻新赋仅缴什一,还能领粮种耕牛,当即拉着小豆子到里正处登记。
“里正大人,俺也想种地,俺有力气,能把地种好!”王二柱搓着满是老茧的手,声音发颤。里正笑着递给他一张《农户登记册》:“别急,按上面的格子填,姓名、籍贯、家里有几口人,填好后就能去府衙领三斗麦种,要是需要耕牛,再登记个‘借牛券’,秋收还三成粮食就行。”
小豆子拉着王二柱的衣角,小声问:“爹,咱们真的能有自己的地吗?”王二柱蹲下身,摸了摸儿子的头:“能,咱们不仅有地,还能吃上自己种的馒头,再也不用乞讨了。”
与此同时,河东卫氏府邸内,卫瓘看着手中的《清田册》,脸色沉了下来。卫氏在河东有良田两千亩,其中八百亩是早年强占百姓的,如今新政要清退四百亩还给百姓,他心中颇有不满,便召集族中长老商议。
“姜维这是明着削我们世家的地!”卫氏大长老拍着桌子,“咱们卫氏为蜀汉捐粮捐物,如今却要我们还地,这口气咽不下!”
卫瓘却摇了摇头,拿起《赋农令》仔细翻看:“长老息怒,你看这新赋,咱们保留的一千六百亩田,只缴什一税,比曹魏时的‘亩租五斗’少了一半还多。而且姜维说了,世家子弟可入太学读书,毕业后能入朝为官,咱们卫氏若抗拒清田,不仅会失去当官的机会,还可能被安上‘谋逆’的罪名,得不偿失。”
族中另一位长老沉吟道:“那四百亩地,本就是咱们强占的,如今还给百姓,还能落个‘仁善’的名声,让百姓对咱们卫氏多些好感,日后族中子弟为官,也能得到百姓支持。”
卫瓘点头:“正是如此。明日我便亲自去府衙,按《清田册》清退良田,再捐两百石粮种给周边农户,既遵新政,又显世家担当。”
不出半月,洛阳周边各州郡的清田与劝农工作便顺利推进。张缉率领户部官员巡查颍川时,见农户们在农稷官的指导下翻耕土地,田埂上堆放着新领的粮种,孩童们在田边追逐嬉戏,不由感慨道:“昔日曹魏治下,颍川千里无鸡鸣,如今不过半月,便有了生机,姜将军的新政,真是救民于水火啊!”
陈泰则在河东看到,卫氏清退的良田被分给了三十多户流民,农户们自发在田边立了一块“卫氏还田碑”,虽无过多修饰,却满是百姓的感激。他将此事禀报给姜维,姜维笑道:“世家与百姓本非对立,只要让他们看到新政的好处,他们自然会支持。待秋收之后,百姓有了存粮,各州郡安定,咱们便有精力筹备南征东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