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傍晚,姜维在铜驼街巡查,见商铺里的粮食逐渐充足,价格也比月初降了三成,百姓们提着粮袋走出商铺,脸上满是笑容。他走到一家馒头铺前,店主见是姜维,连忙递上一个热乎的馒头:“姜将军,您尝尝,这是用新磨的麦粉做的,比以前的好吃多了!”
姜维接过馒头,咬了一口,麦香四溢。他看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听着孩童的笑声、商贩的吆喝声,心中明白,新政的根基已在洛阳扎下,而这,正是兴复汉室、统一全国的最大底气。
第二折 整饬吏治明法度
洛阳府衙的议事厅内,气氛肃穆。二十余名各州郡的刺史、太守齐聚一堂,案前都摆着一本《大汉吏治律》,封面上的“清正廉明”四个大字,在烛火下格外醒目。姜维坐在主位,身旁是御史大夫诸葛瞻——诸葛瞻自成都随刘禅迁都洛阳后,便被任命为御史大夫,专司监察百官,此次整饬吏治,便是由他与姜维共同主持。
“诸位皆是大汉的地方父母官,掌一方民生、军政,若官吏贪腐、执法不公,百姓便会怨声载道,新政也难以推行。”姜维的目光扫过众人,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昨日御史台接到举报,豫州刺史刘达,在清田时收受豪强贿赂,将两百亩良田私自判给豪强,却让十户流民无田可种;还有荆州太守王谦,借发放粮种之机,克扣三成,中饱私囊。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将这两人依法处置,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两名侍卫押着刘达与王谦走进议事厅,两人浑身颤抖,跪地求饶:“姜将军、诸葛大人,求您饶了我们这一次,我们再也不敢了!”
诸葛瞻拿起案上的举报信与证据,沉声道:“刘达,你收受豪强黄金五十两,有书信为证;王谦,你克扣粮种三百石,有农户的口供与府衙的账簿为凭,证据确凿,还敢狡辩?”
刘达脸色惨白,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王谦则趴在地上,不停地磕头,额头渗出血来。姜维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缓缓道:“昔日诸葛亮丞相在时,曾立下‘为官贪腐者,斩无赦’的规矩,如今大汉复兴,更需坚守此法。传我命令,将刘达、王谦押至朱雀大街,当众斩首,其家产抄没,分给受害百姓!”
侍卫应声上前,押着两人向外走去。议事厅内的官员们无不凛然,不少人悄悄攥紧了手,心中暗忖:日后为官,绝不敢贪腐半分。
处置完刘达与王谦,姜维回到主位,翻开《大汉吏治律》:“接下来,我们要确立‘三查三报’制度,规范官吏行为。其一,查贪腐,每月由御史台派官员巡查各州郡,核查府衙账簿,若发现贪腐迹象,立即上报;其二,查政绩,每季度考核地方官劝农、治水、治安等政绩,政绩优异者提拔,平庸者降职,无能者罢免;其三,查民情,每年由地方官收集百姓对官府的意见,汇总后上报朝廷,若百姓对某官员不满者超过半数,立即调查处置。”
诸葛瞻补充道:“除了‘三查三报’,朝廷还会在各州郡设立‘鸣冤鼓’,百姓若有冤情,可直接击鼓申诉,地方官必须在三日内受理,若推诿拖延,将按《吏治律》严惩。此外,所有新上任的官员,都要在府衙前立下‘廉政誓约’,公开承诺不贪腐、不徇私,接受百姓监督。”
冀州刺史赵昂起身拱手:“将军与大人所定制度,既严明又周全,臣回去后定当严格执行,绝不让贪腐之风在冀州蔓延。”
“不仅要执行,还要以身作则。”姜维看着赵昂,“你在冀州任上,曾在曹魏时抵御过鲜卑入侵,有勇有谋,如今归汉,更要守住为官的本心。若冀州吏治清明,百姓安定,朝廷定会对你委以重任。”
赵昂重重点头:“臣定不负将军所望!”
会后,各州郡官员陆续返回属地,开始推行“三查三报”制度。诸葛瞻率领御史台官员,先从洛阳周边的河南郡、荥阳郡开始巡查。在河南郡府衙,他仔细核对清田账簿,发现里正李忠将一块肥沃的水田判给了自己的侄子,却把一块贫瘠的旱地分给了流民张老栓。
诸葛瞻当即传召李忠,李忠起初还想狡辩,说水田是侄子“早就租种的”,但在诸葛瞻拿出的《田亩登记册》与张老栓的证词面前,最终低头认罪。诸葛瞻按《吏治律》,将李忠杖责三十,罢免官职,水田还给张老栓,并命河南太守向张老栓赔礼道歉。
张老栓拿到水田的地契时,老泪纵横:“没想到我这把年纪,还能有一块好水田,大汉的官,真是为百姓做主啊!”
此事很快传遍河南郡,百姓们见朝廷真的为他们做主,对新政的信任又多了几分。而那些原本心存侥幸的官员,也纷纷收敛了心思,专心处理政务。
一个月后,姜维收到各州郡上报的吏治情况:除了刘达、王谦外,仅有三名县令因轻微贪腐被降职,其余官员皆能遵守《吏治律》,劝农、治水等工作也顺利推进。诸葛瞻拿着统计册,对姜维说:“如今吏治清明,百姓对朝廷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上个月各州郡主动报名参军的青年,就有两万余人,这便是吏治清明带来的成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