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看着统计册上的数字,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吏治是国之根本,根基稳了,后续的南征东吴、统一全国,才会有坚实的后盾。不过,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持续巡查监督,确保吏治清明的风气能一直保持下去。”
这日,洛阳城的“鸣冤鼓”第一次被敲响。击鼓的是洛阳县民刘三,他的女儿被洛阳县尉的儿子强抢回家,县尉却包庇儿子,不肯受理。姜维得知后,亲自审理此案,查明情况后,将县尉的儿子杖责五十,判给刘三赔偿白银百两,县尉则因包庇被罢免官职。
刘三拉着女儿跪在姜维面前,连连磕头:“多谢姜将军为小民做主,您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姜维扶起刘三,温声道:“这是我身为大汉臣子,应做的事。日后若再有冤情,尽管击鼓,朝廷定会为你们做主。”
夕阳下,刘三带着女儿走出府衙,街上的百姓围上来,听他讲述事情的经过,纷纷称赞朝廷法度严明。而在府衙内,姜维看着窗外的夕阳,心中坚定:只要吏治清明,法度公正,大汉定能凝聚民心,早日平定东吴,完成统一大业。
第三折 练兵造船备南征
洛阳城外的洛水北岸,新开辟的造船厂内,木屑纷飞,工匠们挥舞着斧头、刨子,忙碌地打造战船。岸边的空地上,堆放着从荆州运来的楠木、从益州运来的桐油,数十名工匠围着一艘刚完工的“楼船”,正在安装连弩与投石机。姜维身着玄色战袍,与水军都督吴班一同查看战船的进度。
“吴都督,这‘楼船’能容纳多少士兵?行驶速度如何?”姜维指着楼船,问道。吴班是蜀汉老将,早年跟随刘备征战,擅长水战,此次被刘禅任命为水军都督,负责打造战船与训练水军。
吴班拱手答道:“回将军,这艘楼船高五层,可容纳三百名士兵,甲板上能架设八架连弩、两台投石机,船底用楠木打造,外涂三层桐油,防水耐用。在静水中行驶,每日可航行八十里,若顺流而下,速度还能更快。不过,目前造船厂每月只能造出三艘楼船,想要组建一支能与东吴抗衡的水军,至少还需要半年时间。”
姜维点点头,走到一艘较小的“快船”旁,快船体型狭长,船身轻便,船头装有锋利的铁撞角。“这快船主要用于突袭吧?”他问道。
“正是。”吴班笑着说,“快船速度快,每日可航行一百二十里,适合突袭敌军粮道、骚扰敌军战船。我们计划打造五十艘快船,配合楼船作战,届时在长江上,定能与东吴水军一较高下。”
姜维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又问道:“水军士兵的训练情况如何?目前有多少人?”
“目前水军有一万五千人,其中五千人是原来蜀汉的水军旧部,熟悉水战,另外一万人是新招募的士兵,大多是洛水、黄河沿岸的渔民,熟悉水性,但缺乏作战经验。”吴班有些担忧地说,“新士兵的训练进展较慢,尤其是在战船配合、连弩使用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此事我已有安排。”姜维从怀中取出一份《水军训练策》,递给吴班,“你看,我将水军训练分为三步:第一步,基础训练,让新士兵熟悉战船操作、水性适应,为期一个月;第二步,战术训练,演练战船编队、连弩射击、投石机使用,为期两个月;第三步,协同训练,与陆军配合演练登陆作战、水陆夹击战术,为期三个月。这样半年后,水军便能具备作战能力。”
吴班接过《水军训练策》,仔细翻看,连连点头:“将军的训练策既详细又实用,臣回去后定当严格执行。不过,训练需要大量的粮草与箭矢,目前府库中的箭矢仅够支撑三个月,还需朝廷补充。”
“粮草与箭矢的事,我会与司农卿陈泰、工部尚书马钧商议,确保供应充足。”姜维拍了拍吴班的肩膀,“水军是南征东吴的关键,你肩上的担子不轻,务必用心打造战船、训练士兵,不可有丝毫懈怠。”
吴班郑重道:“臣定不负将军与陛下所托!”
离开造船厂,姜维又前往洛阳西郊的陆军训练场。此时,五万陆军正在进行协同训练:西羌骑兵在前方冲锋,弓弩兵在后方射击掩护,步兵则手持盾牌与长枪,组成方阵跟进,模拟突破东吴的陆地防线。廖化与阿狼首领正在场边指挥,见姜维到来,连忙上前迎接。
“将军,您来得正好,我们正在演练‘步骑弓协同战术’,您看看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廖化说道。
姜维看着场中的训练,点头道:“战术配合得不错,但骑兵冲锋的速度还能再快些,弓弩兵的射击频率也需提高。东吴陆军擅长使用‘铁车阵’,防御坚固,我们的骑兵若不能快速突破,很容易被铁车阵阻挡,届时弓弩兵与步兵也难以跟进。”
阿狼首领闻言,立即下令:“传我命令,骑兵队加快冲锋速度,弓弩兵缩短装箭时间,再演练一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