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又前往慕容部聚居地,看到这里的互市已经开业,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与慕容部的毛皮、药材、良马摆满了商铺,各族百姓往来交易,十分热闹。慕容廆见到姜维,连忙上前迎接:“将军,互市开业后,部落百姓的收入增加了不少,大家都十分感激朝廷。”
姜维道:“大汗能一心为民,实属难得。希望你能继续带领部落百姓,发展贸易,学习中原文化,与各族百姓和睦相处。”
慕容廆道:“将军放心,我定会铭记朝廷的恩典,安分守己,治理好部落。”
在拆分后的匈奴部落聚居地,姜维看到匈奴百姓正在中原农师的指导下,使用中原的农具开垦荒地。一名匈奴老者见到姜维,连忙上前道谢:“将军,多谢朝廷赐给我们粮食与农具,派农师教导我们耕种。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田地,再也不用过游牧的生活,日子越来越好了。”
姜维笑着说:“老人家不必客气。你们现在也是大汉的百姓,朝廷理应照顾你们。只要你们好好耕种,好好学习中原文化,日子定会越过越红火。”
视察完北疆各地后,姜维返回云中城,与刘禅一同启程返回洛阳。大军一路南下,沿途各族百姓纷纷前来送行,献上当地的特产,感谢朝廷为他们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刘禅坐在马车上,看到百姓们脸上的笑容,心中十分欣慰:“伯约,此次漠南秋狩,不仅安定了北疆,更让朕看到了各族百姓对和平的渴望。只要我们坚持恩威并施,推行教化与农桑,大汉定能实现真正的一统与繁荣。”
姜维道:“陛下所言极是。民族融合非一日之功,需要朝廷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只要我们君臣同心,百姓协力,大汉的江山定会永固。”
大军行进了十余日,终于返回洛阳。蒋琬率领文武百官出城迎接,看到刘禅与姜维平安归来,心中大喜。刘禅向蒋琬详细汇报了漠南秋狩的情况,蒋琬连连称赞:“陛下英明,伯约神勇,此次漠南秋狩大获成功,安定了北疆,为大汉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回到皇宫后,刘禅下令大赦天下,赏赐天下百姓酒肉,庆祝北疆安定。同时,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北疆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化与农桑扶持,促进民族融合。
姜维回到府中,稍作休息后,便开始整理漠南秋狩的相关文书,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处理少数民族事务提供参考。他深知,大汉的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北疆虽已安定,但西域、南方等地区仍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为守护大汉江山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五折 归朝献策谋长治
几日后,刘禅在太极殿召集群臣议事,商议如何进一步巩固大汉的统治,促进国家的长远发展。姜维在朝堂上提出了三项建议:一是继续加强边防建设,在北疆、西域、南方等边境地区增设戍堡,派驻军队,确保边境安全;二是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继续推行均田制,设立更多的官学与互市,促进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三是整顿吏治,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严惩贪官污吏,确保朝廷政令畅通。
蒋琬赞同道:“伯约的建议十分中肯。边防是国家的屏障,必须加强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吏治清明则民心所向,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臣建议,陛下任命专门的官员负责这三项事务,确保各项措施能够顺利推行。”
董允道:“太尉所言极是。对于边防建设,可任命姜维将军总领全国边防事务,统筹规划各地的戍堡建设与军队部署;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可任命专门的官员负责官学的建设、农师的派遣与互市的管理;对于吏治整顿,可由御史台负责,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严厉打击贪官污吏。”
刘禅点头道:“好!就按照你们的建议办。任命姜维为全国边防大都督,总领全国边防事务;任命董允为民族事务大臣,负责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与融合事务;任命蒋琬兼管吏治整顿事务,与御史台一同加强对官员的考核与监督。”
三人躬身领命。随后,姜维又向刘禅详细汇报了全国边防的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规划:“陛下,目前全国边防主要分为北疆、西域、南方三个方向。北疆方面,已在长城沿线增设了二十座戍堡,派驻了三万军队,可确保北疆安全;西域方面,西域都护府有军队三万,驻守在轮台、龟兹等地,商道沿途也增设了戍堡,局势稳定;南方方面,交州、广州等地少数民族较多,虽已归附朝廷,但仍有部分部落不服管辖,需要加强防御。臣建议,在南方边境增设十五座戍堡,派驻两万军队,同时派官员前往当地,推行教化与农桑,安抚少数民族百姓。”
刘禅道:“准奏!你可即刻着手安排,所需的人力、物力,朝廷会全力支持。”
董允也向刘禅汇报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计划:“陛下,臣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在少数民族地区增设官学三百所,招收各族学子三万余人;派遣农师五百名,传授农耕技术;设立互市五十座,促进贸易发展。同时,组织学者编写更多适合各族百姓的教材,翻译儒家经典与实用知识,让各族百姓能够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