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军...汉军打到王庭了!”某个小部落首领连滚爬进大帐,“他们用会爆炸的武器,烧了半个龙城!”
其实邓艾只是用火油弹袭击了龙城外围的粮仓,但在逃难者口中,却成了“十万汉军围攻王庭”。谣言像野火般在鲜卑各部蔓延,军心开始动摇。
此时,陈默的主力已悄然收复雁门,并在句注山布下天罗地网。
大雪纷飞的夜晚,当拓跋力微终于决定撤军时,他并不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姜维精心准备的坟墓。而远在洛阳的丞相府中,姜维刚刚收到邓艾用信鸽送来的密报:
“火种已播,静待燎原。”
第二折 寒门学子跃龙门
并州战事正酣时,洛阳城南的国子监内,一场关乎国本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费祎捧着新拟的《科举章程》,眉头紧锁:“丞相,真要如此急迫?太学诸生尚且反对,若仓促推行,恐生事端。”
姜维站在窗前,望着校场上操练的士子:“费司徒可知,并州战事因何而起?”
“鲜卑缺粮,故南下劫掠。”
“那鲜卑为何缺粮?”姜维转身,目光灼灼,“因去岁漠北大旱,草原凋敝。而我大汉能未雨绸缪,全赖各州郡及时呈报灾情。但你可知道,这些郡守中,寒门出身者占了几成?”
费祎怔住了。
“七成。”姜维自问自答,“这些不受世家待见的寒门子弟,反而最知民间疾苦。若依旧靠举孝廉,他们可能为官?”
他将《科举章程》摊开,指着其中一条:“今科考试,不分门第,只问才学。经义、策论、算术、律法,四科并重。我要的,是能治国的实干之才,不是只会清谈的纨绔子弟。”
高柔叹气:“可各大世家已经联名上书,说这是败坏祖制...”
“祖制?”姜维突然提高声量,“高祖皇帝起身亭长,武帝擢卫青于奴仆。哪条祖制说过,官位只能世袭?!”
厅中一时寂静。良久,费祎轻声道:“既然丞相意决,老夫愿助一臂之力。”
半月后,科举诏令颁布。如同在滚油中溅入冷水,整个洛阳都沸腾了。
城西的破旧客栈里,并州来的寒士徐逸正对着一盏孤灯苦读。同乡气喘吁跑进来:“文达!快看皇榜!朝廷开科取士了!”
徐逸接过抄录的诏书,手指微微颤抖。他想起离家时,父亲卖掉祖田凑足盘缠:“儿啊,徐家五代务农,就指望你光耀门楣...”
“报名需要县衙具保。”同乡为难地说,“咱们并州来的,哪找门路?”
正彷徨间,客栈外忽然传来喧哗。一队官兵护着几个文吏在门前设下桌案:“丞相有令,为国选材,特设临时报名点。各地学子凭籍贯文书即可报名!”
徐逸挤在人群中,看见有个锦衣公子正在刁难文吏:“我乃弘农杨氏子弟,还要与这些黔首同列?”
文吏不卑不亢:“诏令明示,不分门第。”
此时一骑快马驰来,马上骑士朗声道:“丞相口谕:科场之内,唯有考生,没有世家寒门!”
人群爆发出欢呼。徐逸攥紧拳头,眼中燃起希望。
然而暗流仍在涌动。几天后的深夜,姜维正在批阅试卷,陈默匆匆入内:“丞相,查清了。在考生饮食中下毒的,是太学博士周琛。”
姜维笔锋一顿:“动机?”
“他的独子周胤,也在今科考生之列。据招供,怕寒门学子抢了风头。”
“好一个怕抢风头。”姜维冷笑,“传令:周琛革职查办,周胤终生禁考。另告谕全体考生:科场舞弊者,以叛国论处!”
这道严令震慑了心怀不轨者。考试当天,国子监外人山人海。徐逸随着人流走进考场,看见高台上姜维亲自坐镇,心下稍安。
策论题目是《论边疆长治久安之策》。徐逸想起家乡并州饱受胡患,想起临行前看到的流离失所的百姓,文思如泉涌。他从军事布防谈到屯田养兵,从羁縻政策说到文化同化,最后写道:“...欲安边疆,先得边民之心。欲得民心,当使边民温饱有所依,冤屈有所诉。汉胡皆陛下子民,施仁政则万民归心...”
放榜那日,徐逸高居二甲榜首。当他跪在德阳殿前接受册封时,龙椅旁的姜维微微颔首。
新任的并州都督司马,这个二十岁的寒门子弟,将带着他的策论奔赴边疆。而他不知道的是,他那份被姜维用朱笔圈点多次的考卷,此刻正摊在丞相案头。
“此子大才。”姜维对费祎说,“他日或可继邓艾之后,成为北伐栋梁。”
费祎翻看考卷,忽然指着一处:“这里提到‘以商道柔远人’,倒是新鲜。”
“所以我把他派往并州。”姜维望向北方的天空,“或许他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刀兵的道路。”
就在科举风波渐息时,边关传来捷报:邓艾疑兵之计成功,拓跋力微在句注山中伏,损兵万余,仓皇北逃。陈默正乘胜追击。
姜维抚掌大笑,对刚刚受封的徐逸说:“徐司马,你赴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收拾这个残局。记住你试卷上写的——要让边民温饱有所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