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进士躬身领命,眼中闪着理想的光芒。
第三折 陇右织机声声响
并州的战火尚未完全熄灭,姜维的目光已转向西陲。这日,他轻车简从来到陇西狄道城,迎接他的是个意想不到的人物——当年在天水结识的西羌才女阿莱娜。
如今的阿莱娜已褪去戎装,身着汉家女子的曲裾深衣,发间却仍缀着羌人的银饰。她引着姜维走进一座喧闹的工坊:“丞相请看,这就是您要的‘不用人力之织机’。”
工坊内,十架新式织机正轰隆作响。以水轮为动力,纺锤飞转,梭子自动穿行,原本需要织工反复操作的工序,如今都在机械传动下自动完成。
“每架织机日产生绢十丈,抵得上二十个熟练织工。”阿莱娜的声音带着自豪,“按您的吩咐,工坊优先招募阵亡将士遗孀与边民。”
姜维抚摸着刚织就的绸缎,忽然问:“羌部诸族可还安分?”
阿莱娜的笑容淡去:“自丞相在陇西推行屯田,羌人牧场日蹙。加上今岁白灾,牛羊冻死甚多,各部皆有怨言。”
正说着,工坊外忽然传来骚动。卫兵来报:数千羌人围城,要求停止屯田,归还牧场。
姜维整了整衣冠:“备马,我亲自去见他们。”
狄道城外,黑压压的羌人骑兵肃立风雪中。为首的烧当羌酋长扬鞭喝道:“姜维!你汉人占我草场,是要逼我们造反吗?”
姜维单骑出城,身后只跟着阿莱娜与数名护卫。他在羌人阵前勒马,突然用流利的羌语问:“诸位可知这织机一日能织多少布匹?”
羌人们愣住了。
“十丈。”姜维自问自答,“若以这些织机与你们交换羊毛,一斤羊毛可换三尺绢。一只羊的毛,够换一匹马来驮的盐巴。”
人群中响起嗡嗡的议论声。老酋长冷笑:“我们要盐巴做什么?草原上的汉子,只要足够的牧场!”
“那么请问,”姜维声音陡然凌厉,“去岁白灾,您部落的牛羊冻死几成?若来年再遇白灾,后年又遇黑灾,您的部众要靠什么过冬?”
他不待回答,继续道:“汉羌纷争数百年,无非争夺生存之资。而今本相给你们指条新路:汉家出织机,羌人出羊毛,织出的毛毡各取一半。你们不再单靠牧业过活,我们也得御寒之物。这难道不胜过刀兵相见?”
阿莱娜适时驱马上前,用羌语高喊:“各部姐妹们!我在狄道工坊每月挣的粮帛,够养活十口之家!何必让我们的父兄再去流血?”
羌人阵中渐渐骚动。忽然有个年轻羌人喊道:“我愿试试这个法子!总比饿死强!”
老酋长还要反对,姜维忽然拍马走近,低声道:“老英雄,我知道你的部落最善养马。朝廷正准备设立马监,专司战马培育。若你愿带头,这马监监正之职...”
风雪更急,但羌人们的脸上已不见杀气。当第一架织机被运出城,换回满车羊毛时,汉羌百年恩怨,终于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
晚些时候,狄道官署内,阿莱娜为姜维斟上奶茶:“丞相今日可谓恩威并施。”
姜维摇头:“不过是各取所需。对了,你兄长近来如何?”
阿莱娜的兄长如今是西羌盟主,也是姜维治羌策略的关键一环。她轻声道:“兄长说,希望丞相能信守承诺。”
“汉家从不亏待朋友。”姜维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这是互市细则。以毛换布,以马换茶,今后都在官市明码标价,绝无欺诈。”
他走到窗前,望着渐暗的天色:“我要让陇右的织机声,响彻丝路南北。”
此时远在洛阳的费祎,刚刚收到姜维关于设立“羊毛官市”的奏章。老司徒看着随奏章附来的样品——一块羌绒与汉锦混纺的厚毯,对儿子叹道:“姜伯约这是要织一张大网,把四夷都网进来啊。”
这个冬天,当年第一场雪覆盖陇山时,狄道城的织机声真的传到了草原。羌人们发现,用羊毛换来的不只有布匹盐茶,还有汉人的医官、工匠,甚至教书先生。
而并州前线,徐逸刚刚到任就遇到难题:溃散的鲜卑残部与当地流民混杂,频频滋事。年轻司马想起科场上的策论,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
第四折 医者仁心渡阴平
阴平古道,自古以来便是蜀地咽喉。此时在这条险峻的山路上,一队特殊的人马正在艰难前行。
为首的太医令皇甫谧已年过半百,却仍坚持徒步。他身后跟着数十名医学生,每人身上都背着满满的药囊。
“先生,前面就是羌寨了。”学生指着山腰处的炊烟,“据说寨里正闹疫病。”
皇甫谧抹去额角的汗珠:“加快脚步,天黑前要赶到。”
他们是奉丞相令,深入边地行医的“惠民医队”中的一支。自姜维推行“医药下乡”之策,太医院每年都要派遣医官深入穷乡僻壤。而皇甫谧主动请缨,来到了最艰苦的陇西阴平。
羌寨的情况比想象中更糟。一种奇怪的寒热症在寨中蔓延,已经死了十几个老人孩子。寨主见汉人医官到来,先是戒备,直到皇甫谧不顾阻拦,亲自为病危的患儿诊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m.20xs.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