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清朝那会儿,南边的洪泽湖,那可是个大得望不到边的水乡。湖面平的时候,像面大镜子,映着天上的云彩;湖面一翻脸,那浪头能跟小山比高下。靠着这湖吃饭的,大多是些渔民,一天到晚,风吹日晒,就盼着能多捞上几网鱼虾,换点柴米油盐。
湖边有个村子,叫渔家渡。村里有个后生,叫阿水。阿水爹娘去得早,一个人守着条小渔船过日子。他人老实,话不多,但心眼好,谁家要是缺个帮手,他二话不说,卷起袖子就干。可惜啊,这老实人好像总跟运气犯冲。人家一网下去,活蹦乱跳的鱼虾满舱;他一网下去,不是些水草烂泥,就是几条小得可怜的“猫鱼”。因此,二十好几的人了,还是穷得叮当响,连个说亲的媒人都懒得上门。
这一年夏天,天气闷得像个大蒸笼,连着好几天没一丝风。湖水看着挺平静,但老渔民都说,这是“憋着劲儿呢”,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发大水。阿水心里也发愁,米缸快见底了,再不出门撒网,晚饭都没着落。
这天傍晚,他硬着头皮把船划到湖心。他选了个平时鱼多的老地方,撒下网去,心里默默念叨:“龙王爷啊,湖神爷啊,行行好,给口饭吃吧。”收网的时候,他觉得特别沉,心里一阵狂喜:“我的娘亲,这次可要发了!”
他用尽吃奶的力气往上拉,网是出水了,可里面哪有什么大鱼,只有一个黑乎乎、圆滚滚的大家伙,把渔网撑得满满当当。阿水凑近一看,是个蚌,一个他这辈子都没见过的巨蚌。这蚌得有磨盘那么大,壳上长满了青苔,一看就知道在水底下待了不少年头。
“晦气!”阿水叹了口气,本想把它扔回湖里,可转念一想,这么大的蚌壳,弄回去当个水缸,或者劈了当柴烧,也行啊。总比空着手回去强。
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巨蚌弄上船,小船被压得直晃悠。回到家,他把巨蚌往院子里一扔,累得瘫在地上直喘粗气。
邻居们听说了,都跑来看热闹。大家围着巨蚌啧啧称奇,七嘴八舌地议论。
“阿水这小子,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捞了个宝贝!”
“什么宝贝,不就是个老蚌壳嘛,能当饭吃?”
阿水自己也没当回事,找了把斧子,想把蚌壳撬开。可这蚌壳闭得死死的,斧头砍上去,只留下一道白印。阿水没辙了,心想,算了,明天再想办法。
第二天一早,阿水被院子里的一声惊叫吵醒了。他跑出去一看,只见村里的私塾先生,人称“秀才公”的,正蹲在巨蚌前,扶着老花镜,一脸的不可思议。
“阿水,快来看!这……这里面有字!”秀才公激动得声音都发颤了。
阿水凑过去,只见巨蚌不知怎么自己裂开了一道缝。秀才公小心翼翼地把壳掰大,露出了里面。壳的内壁,光滑如玉,上面竟有一圈圈天然生成的纹路。这些纹路弯弯曲曲,粗细不一,组合在一起,竟真像是一种古老的文字!
“这……这是天书啊!”秀才公围着蚌壳转来转去,嘴里念念有词。他研究了半天,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眉头紧锁,像是在破解什么绝世谜题。
村里人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
“真是字?老天爷写的?”
“写了啥呀?是不是藏宝图?”
秀才公摆摆手,让大家安静。他又琢磨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脸色大变。
“我明白了!这不是普通的字,这是一道口诀!一道……避水的口诀!”
“避水口诀?”大伙儿都愣住了。
“没错!”秀才公指着那些纹路,解释道,“你们看,这纹路说的像是‘水来土掩,不如乘风;浪高千尺,我自浮空’之类的意思。这可不是我瞎编的,这纹路组合,暗合五行八卦,是古人在水中求生的法子!只要心诚,念动此诀,水涨船高,浪打不湿,家宅也能随水浮起,安然无恙!”
这话说出来,大伙儿半信半疑。这事儿也太玄乎了。可秀才公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他总不能骗人吧?
阿水看着这巨蚌,心里也犯嘀咕。但转念一想,自己都穷成这样了,还能更差吗?试试就试试。他按照秀才公的指点,把那几句口诀背得滚瓜烂熟。
说来也怪,自从阿水背会了口诀,他的运气好像真的变好了。撒网总比别人收获多,走在湖边,再滑的泥地也不会摔跤。大家看他的眼神,也从同情变成了敬畏。那巨蚌壳,阿水就把它供在家里,当成个宝贝。
日子一晃,到了秋汛。这一年,老天爷像是跟洪泽湖较上了劲,连着下了半个月的暴雨。上游的水往下灌,湖水眼看着就涨了起来,一天一个样。起初,大家还没太在意,可没过几天,湖水就漫过了堤坝,冲进了村子。
“发大水啦!快跑啊!”
一时间,村里鸡飞狗跳,哭喊声一片。人们扶老携幼,拼命往地势高的后山跑。阿水也慌了,他赶紧收拾东西,准备逃命。可就在这时,他看到隔壁的王大娘腿脚不便,被水困在屋里,急得直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请大家收藏:(m.20xs.org)新编民间故事大杂烩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