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我坐在院里翻看那本写满流程的手册。纸页边角已经有些发皱,上面全是这些天改过的痕迹。昨天刚定下组长人选,可我心里还是不踏实。规矩是立起来了,但外面的世界也在变,光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迟早会被甩在后头。
我把手册合上,走到厨房门口。顾柏舟正在灶台边给两个孩子盛粥,承安踮着脚想帮忙拿碗,雅柔则安静地坐在小凳上等哥哥分饭。阳光照进屋檐,锅盖掀开时冒出一团白气。
“今天镇上有农商交流会。”我说,“我想去一趟。”
他停下勺子,抬头看我。
“走得开?”
“趁现在流程稳了,得去看看别人怎么做。”
他没立刻答应,低头把最后一碗粥放到桌上,才开口:“你去吧,家里有我。”
我点头,回房收拾包袱。换了身干净的粗布衣,把头发重新挽好,又带上纸笔和印章。出门前看了眼墙上的红榜,六个名字已经用墨笔圈了出来——这是第一批要带出来的骨干,可这次我不打算让他们跟着去。他们得先稳住家里的事,而我得先走出去看看。
到镇上时日头刚过中旬。集市东头搭起了几排棚子,人声嘈杂。李商人早就到了,在入口处等我。
“主论坛那边坐满了,都是大商户。”他一边带路一边说,“你这队伍小,没排上号。”
我没说话,跟着他绕到外围展区。这边摊位不大,摆着些干货、种子和农具,来往的人也不多。几个农户模样的人在自家展台前坐着,脸上写着冷清。
我走过去,先在一个种有机菜的摊前停下。那人正低头整理箱子,抬头见我站着不动,便问:“想买?”
“不是。”我说,“我是做配送的,最近也在搞净菜供应。”
他愣了一下,上下打量我。
“你们也送鲜菜?”
“切配好的,按单走,保温箱送到户。”
他来了兴趣,凑近问:“怎么保证路上不变质?”
我把系统给的轻便保温箱拿出来给他看,讲了封装流程和标签分类。旁边另一个卖菌菇的也听住了,插话问能不能合作供货。我们聊了半炷香时间,互相留了联络方式。
李商人站在边上没插嘴,等那人走远才低声说:“你这样拉关系,比挤进主会场有用。”
我笑了笑,没接话。我知道自己进不去那种地方,也没人会正眼看一个村来的女人。但我可以换个方式听,去看,去记。
茶歇时候,李商人引我进了内圈。几张圆桌摆在树荫下,几拨人围坐着喝茶谈事。有人说到今年气候反常,蔬菜收成不好;有人抱怨冷链成本太高,小户根本扛不住;还有人提到城里新开了几家高端食坊,专门收无药残的食材。
我默默把每句话记下来。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太响,引来旁边一人侧目。“女人也记账?”他嗤了一声。
我没有抬头,继续写:“听得懂,就得记下来。”
那人没再说话。
快到下午时,主会场传出消息,一场关于“稳定供应链”的分组讨论要开始了。我跟着人流往里走,却被守门的人拦下。
“名额满了,外区的请等下一轮。”
我站在门口没动。里面有人在讲:“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找不到长期稳定的优质食材来源。每次换供应商,品控就要重新磨合。”
这句话让我心头一跳。
我退到走廊尽头的石凳上坐下,掏出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灵泉水稻、七彩玫瑰、还有系统里那些高产又抗病的种子……我都种得出。配送端我们也跑顺了,保温、溯源、应急都有办法。缺的不是能力,是机会。
我提笔写下:品质可控,供应稳定,能对接上一家正规采购方,就是突破口。
李商人过来时看见我在写,扫了一眼没多问。
“你想接大单?”
“我在想,他们找不到人,我们找不着路,其实是一回事。”
他沉默一会,说:“我知道是谁在招供应商。”
“别现在说。”我拦住他,“让我再听听。”
最后一场讨论开始了。透过敞开的窗,能听见里面的声音。
“未来的合作模式,不能只靠压价拼量。”一个沉稳的声音说,“而是要看谁能把链条攥在手里,从田头管到餐桌。”
我捏紧了手中的笔。
太阳慢慢西斜,会场里还在继续。我坐在长廊的石凳上,纸页被风吹得微微颤动。远处主会场门口陆续有人出来,谈笑着离开。我没走,等着那场讨论结束。
李商人站起身:“明天我去趟城南,顺路的话,可以带你去看看那边的仓储点。”
“好。”我说,“你先去摸情况,我随后跟上。”
他点点头,走了几步又回头:“你真打算碰大客户?”
我没回答,只是把本子翻到第一页,重新看了一遍《岗位责任手册》的开头。然后合上,抱在怀里。
风从街口吹进来,卷起地上一片碎纸。我伸手按住它,像按住一个还没落地的念头。
院子里的孩子喊娘,声音远远传来。
喜欢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田园女神的逆袭甜宠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