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利县隶属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地处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余脉西麓,倭肯河上游,东接宝清县,南与鸡东县、林口县毗连,西与依兰县为邻,北接桦南县。县域总面积2390平方千米,下辖5个镇(勃利镇、大四站镇、双河镇、倭肯镇、小五站镇)与5个乡(永恒乡、吉兴朝鲜族满族乡、杏树朝鲜族乡、青山乡、抢垦乡),2024年末户籍人口26.9万人。境内地势由东南往西北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河谷,呈阶梯形逐渐低下,属温寒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促,夏冬分明,年降水量在450mm—550mm之间,为农业与生态发展提供了自然基础。作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产粮大县、产煤大县及人工林重点县,勃利县同时承载着肃慎文明、抗联记忆与民俗风情,形成多元交融的地域特质。
一、行政区划与乡镇简介
勃利镇
作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勃利镇位于县域西部倭肯河畔,是县域交通枢纽与公共服务核心区。镇域内集中了全县主要医疗、教育资源,医疗机构可承担常见病诊疗与急诊急救任务,中小学校覆盖从学前到高中的完整教育阶段。商业以主干街道为核心形成成熟商圈,综合性商场与连锁店铺汇集,满足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工业以建材加工、食品生产为主,其中食品加工厂依托本地农产品资源,加工大米、豆油等产品,通过商超与电商渠道外销。农业聚焦河谷平原的水稻种植,部分地块获有机认证,郊区蔬菜基地则保障县城“菜篮子”供应。交通上,牡佳高铁勃利站坐落于此,G229国道与S205省道穿镇而过,长途客运站与公交线路构建起内外联通的出行网络。
小五站镇
位于县域东部,因清代驿站设置得名,镇域山林面积占比高,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丰富,是全县林业资源核心区。林地除产出木材外,盛产刺嫩芽、蕨菜等山野菜及榛蘑、木耳等野生菌类,当地农户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产品销往多地。旅游业为重点发展产业,拥有鸡冠砬子抗联密营址等红色遗迹,该遗址分布着18个半地穴式宿营址及马厩,总分布面积约平方米,是研究抗联历史的重要实物遗存。吉兴河水库与通天岭森林公园则提供了游湖、徒步、避暑等休闲选择。农业以玉米、大豆、水稻种植为主,特色养殖“小五站大鹅”采用生态模式,肉质鲜嫩,通过电商渠道打开销路。S205省道贯穿镇域,乡村公路连接各村,保障农产品与山货运输。
大四站镇
地处县域东部,与宝清县相邻,因清代驿站序列得名,是农业与红色旅游并重的乡镇。耕地以黑土为主,肥力充足,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水稻三大粮食作物,年产量稳定,通过订单农业模式对接加工企业。特色农业以黏玉米种植为代表,采用大棚育苗技术提前成熟,鲜食与加工并行,形成规模化产销。红色旅游资源突出1936年日军修建的军事要塞,由地下工事与地面堡垒群构成,地下工事总长约5公里,含指挥室、弹药库等功能区域,虽部分遭损毁,仍保留着重要历史痕迹。马鞍山景区留存抗联战壕遗址,与勃利密塞共同构成红色教育线路。工业以粮食加工为主,玉米糁、大米等产品供应本地及周边市场,S308省道穿镇而过,景区周边设停车场方便自驾游客。
双河镇
位于县域北部,地处勃利县与桦南县交界,因两条倭肯河支流在此交汇得名,是区域农产品交易枢纽。镇内“双河农贸市场”经升级改造后,设多个交易大棚与固定摊位,涵盖粮食、蔬菜、畜禽等品类,每日吸引周边农户与采购商聚集,成为两县交界的物资流通核心。养殖业为支柱产业,肉牛与蛋鸡养殖基地形成规模,存栏量与产量位居全县前列,带动饲料加工与肉类初加工产业发展。农业以玉米、大豆种植为主,机械化耕作程度较高,粮食经农贸市场快速流通。交通上,S308省道穿镇,乡村公路连接各村,客运站开通至县城及桦南县的班车,保障人员与物资往来。
倭肯镇
坐落于县域西部,因倭肯河得名,是兼具工业与农业特色的乡镇。工业依托煤炭资源,镇内煤矿年产煤量可观,同时配套建材产业,水泥厂、砖厂产品供应本地建筑市场。农业聚焦水稻种植,沿倭肯河的水田地块产出的水稻品质优良,“倭肯西瓜”采用大棚种植技术,早熟且甜度高,成为本地特色农产品。镇内设有倭肯河公园,为居民提供休闲活动空间,牡佳铁路在此设站,S205省道贯穿镇域,铁路与公路共同支撑工业物资与农产品运输。
杏树朝鲜族乡
位于县域西部,是融合朝鲜族特色与农业发展的乡镇,朝鲜族人口占比相对较高,保留部分民族习俗。耕地以旱田为主,大规模种植高粱、谷子等杂粮,“杏树乡杂粮”通过电商平台外销,形成区域品牌。特色产业包括食用菌种植与肉羊养殖,食用菌年产量达数百吨,肉羊存栏量稳定,合作社负责统一技术指导与销售。乡内设有粮食烘干塔与杂粮加工厂,延长农产品产业链,S205省道穿乡而过,保障杂粮与特色产品外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