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东北部,是无锡市的市辖区之一。区域总面积399平方千米,地貌形成于中生代印支期,距今约1.8亿年,境内山丘多呈北东、北东东走向,高度由西南向东北逐级下降,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雨量1000毫米,气候温润,物产丰饶。作为无锡市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锡山区既有五千年人类活动积淀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产业与生态宜居共生的鲜活活力,在长三角腹地书写着独特的发展篇章。
行政区划与乡镇概况
截至2025年,锡山区辖5个街道、4个镇,另设国家级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无锡锡东新城商务区,区政府驻东亭街道锡州中路1号,下辖66个城镇社区、66个农村社区(行政村),户籍人口52.80万人,常住人口89.24万人。
街道详情
- 东亭街道:作为锡山区政府驻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锡山区西部,紧邻无锡主城区,交通便捷,商贸繁荣。区域内工业基础扎实,同时聚集了众多商业综合体与生活配套设施,现代都市气息与生活烟火气交融,是锡山区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
- 安镇街道:位于锡山区东部,是锡东新城商务区的核心承载地。京沪高铁无锡东站坐落于此,日均客流达3万人次,使其成为区域交通枢纽。街道秉承“产城融合”理念,聚焦高端产业引育与人才集聚,近三年累计招引本科及以上人才4000余人,区域总人口约18万,逐步形成集产业、居住、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
- 云林街道:地处锡山区中部,紧邻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氛围浓厚。街道依托开发区优势,汇聚了大量先进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了多个社区公园与绿化廊道,实现工业发展与人居环境的协调共进。
- 厚桥街道:位于锡山区东南部,濒临太湖流域支流,水域资源丰富。街道以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为特色,拥有全市规模最大的刀鱼人工养殖基地,采用先进物联网设备调控水质,培育的长江刀鱼成为当地知名特产。区域内湿地遍布,自然风光秀丽,是近郊休闲度假的优选之地。
- 东北塘街道:地处锡山区北部,交通网络密集,变电站布局集中,电力供应保障能力强。街道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近年来逐步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转型,同时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振兴,形成了工农互补、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
乡镇详情
- 鹅湖镇:位于锡山区东南部,与苏州接壤,因境内鹅真荡、白米荡等水域得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区域面积54.5平方千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甘露古镇是其核心区域,古镇内古桥、古宅遍布,保留了完整的江南水乡风貌。该镇养殖青鱼已有上百年传统,千亩鱼塘水质优良,出产的甘露青鱼肉质紧实,成为当地标志性特产,衍生出独具特色的青鱼宴。
- 东港镇:地处锡山区东北部,与江阴市相邻,区域面积84.6平方千米,是锡山区面积较大的乡镇之一。作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东港镇以红豆杉产业与现代农业为特色,同时拥有扎实的工业基础,形成了农业与工业协同发展的格局。镇内生态环境良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是兼具产业实力与宜居属性的乡镇典范。
- 锡北镇:位于锡山区北部,北接江阴,区域面积93.4平方千米,境内斗山、胶山等山体资源丰富,省级斗山生态园坐落于此。该镇是锡剧的发源地之一,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渔篮花鼓等传统艺术形式代代相传。斗山脚下的百年酒坊产出的酒糟,成为当地特色美食的重要原料,农业与文化、生态资源相互融合,构成了锡北镇的独特魅力。
- 羊尖镇:地处锡山区东部,东与东港镇相邻,区域面积50.8平方千米,辖2个社居委和8个行政村,常住人口7.45万人,是无锡东大门。作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省级“味稻小镇”,羊尖镇以优质食味稻产业为核心,现有耕地2.56万亩,水稻种植面积1.4万亩,培育了“严家桥大米”“锡宛香米”等知名品牌,连续四年举办“稻香文化”主题活动,发布了省内首个水稻负碳标签“锡山大米”。严家桥作为历史上有名的米码头,是该镇文化与农业的核心载体,见证了江南米市的昔日繁华。
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锡山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境内斗山遗址的考古发现,将长江下游史前城址的年代推进到距今6000年,成为我国最早的史前城址之一,印证了这里早在马家浜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该遗址发掘面积约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文物近1800件,涵盖马家浜、崧泽、商周及唐至明清等多个时期,为研究长江下游文明化进程提供了珍贵材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华夏揽胜:走遍神州总攻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