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大部分时间依旧沉默地看着窗外,内心却不像北归时那样充满感慨和回顾,而是逐渐被一种对新环境的未知和对新知识的渴求所填充。
列车终于缓缓驶入了南京下关火车站。站台上,早有军事学院筹备处的工作人员举着牌子等候。一位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年轻军官确认了李云龙的身份后,热情地接过行李。
“李云龙同志,欢迎您!我是学院筹备处干事,姓陈。车已经在站外等候了。”
走出车站,一股湿润而略带寒意的江南空气扑面而来。南京城展现在眼前,这座古老的都城同样留下了战争的伤疤,许多建筑上还能看到弹痕,但城市整体氛围宁静而有序,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依然保持着绿意,给人一种沉稳而富有底蕴的感觉。
吉普车穿过城区,驶向位于城东的军事学院所在地。那里原是民国时期的一所陆军军校旧址,经过紧张的整修和扩建,即将承担起培养新中国高级军事人才的使命。
车子驶入学院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的操场、整齐的营房和庄重的中西合璧式教学大楼。虽然一切看起来都还很新,甚至有些地方还在进行最后的施工扫尾,但一种严谨、肃穆的军事学府气息已经弥漫开来。随处可见穿着新式五零式军服、佩戴着不同部队符号的军官们在走动、交谈,他们大多年纪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神情沉稳,目光锐利,显然都是来自各部队的优秀指挥员。
报到手续简单而高效。在筹备处,李云龙领取了学员证、宿舍钥匙、饭票以及一大摞崭新的教材和学习资料。教材的名称让他既感到陌生又充满期待:《战术学》、《战役学》、《军事地形学》、《军兵种知识》、《近代战争史》……他随手翻开一本,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图表、符号,让他这个习惯了看地图、沙盘和直接下命令的老兵感到一阵眩晕,但同时,一股强烈的征服欲也被激发起来——再难啃的骨头,也得把它啃下来!
宿舍是两人一间,条件比招待所和前线军营好了太多。洁白的墙壁,木质的地板,两张单人床,两张书桌,一个书架,甚至还有独立的卫生间。他的室友还没到。李云龙将行李放在空床上,走到窗边。窗外正对着操场,远处是紫金山朦胧的山影。
这里,就是他未来至少一年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了。环境陌生,挑战未知。
傍晚,他在学员食堂吃了第一顿饭。食堂宽敞明亮,伙食标准明显很高,四菜一汤,有荤有素,米饭管够。许多先到的学员已经三五成群地坐在一起吃饭、交谈。李云龙独自坐在一角,安静地吃着,耳朵却捕捉着周围的谈话声。大家讨论的多是刚刚结束的战争、部队建设的体会以及对即将开始的学习的期待,不乏真知灼见和激烈争论。他意识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和他一样,是带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深深的思考而来的,未来的学习,不仅是向教员学,也是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第二天,李云龙起得很早,习惯性地在操场上跑了几圈。清晨的学院空气清冷,操场上已经有不少同样早起锻炼的学员。没有人组织,但一种无形的竞争和自律氛围已然形成。
上午,他按照通知,去领取了配发的学习用品:钢笔、墨水、笔记本、绘图工具等等。捧着这些对他来说比枪炮更显陌生的“装备”,他感到有些新奇,又有些沉重。
下午,他决定去学院的图书馆看看。图书馆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里面安静异常,充满了书本特有的墨香。书架高大林立,分门别类地摆放着中外军事、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书籍,数量之多,种类之繁,是李云龙生平仅见。许多学员已经静静地坐在阅览桌前,埋头阅读或做着笔记。那种专注而渴求知识的氛围,深深地感染了他。他小心翼翼地走到军事理论类的书架前,抽出一本《合同战术概论》,找到一个角落的位置,坐了下来。
翻开书页,陌生的术语、复杂的推演、抽象的原则扑面而来。他读得很慢,很吃力,许多地方需要反复琢磨才能理解一二。但他没有烦躁,也没有气馁。他想起在朝鲜战场上,面对敌人铺天盖地的炮火和钢铁洪流时的那种无力感;想起谈判桌上,对方凭借技术优势带来的那种隐形的傲慢;想起那些因为装备落后、后勤不济而牺牲的年轻战士……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更加坚定,逐字逐句地啃着那些晦涩的文字。
不知过了多久,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在他身边停下。李云龙抬起头,看到一位同样穿着学员军装、年纪比他稍长、气质儒雅的中年人正微笑着看着他。
“同志,刚来的?看你这眉头皱的,这书确实不太好啃。”来人声音温和。
李云龙连忙站起身:“是啊,第一天看。好多地方看不懂。李云龙,原志愿军XX军团长。”
来人伸出手:“李伟,原第一野战军XX师师长。你好,李云龙同志,你的名字我可是如雷贯耳啊,板门店回来的战斗英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请大家收藏:(m.20xs.org)烽火涅盘:铁血将军李云龙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