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操作控制端,调出了联合数据库的界面,上面标记着数十个已识别的潜在裂缝坐标。“我提议,启动‘裂隙探针’联合行动计划。我们不再将这些裂缝视为孤立的异常现象,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网络’来研究。”
他详细阐述了他的构想:
“第一,风险分级。根据裂缝的能量水平、稳定性、所处位置(是否在文明核心区)以及对周边时空的影响程度,对所有已识别裂缝进行风险评估和等级划分。高风险裂缝,优先监控,暂不靠近;中低风险裂缝,作为初期研究目标。”
“第二,标准化探测。集合三方技术力量,共同研发一套标准化的、非侵入式或低侵入式的裂缝探测‘工具包’。包括但不限于:远程‘灵弦’背景扫描仪、高精度时空曲率探针、被动式维度辐射接收器、以及必要时投送的、具备基础防护和自毁机制的微型无人探测器。”
“第三,数据共享与联合分析。所有探测数据,无论来自哪个文明的探测行动,都实时接入‘洞察’数据湖,由三方专家共同分析,寻找共性规律和异常信号。”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孔方佳的目光扫过霍克上将和凯洛斯,“建立联合应急响应机制。任何参与探测的舰队或平台,都必须有来自三方(或至少两方)的军事和技术人员共同值守。
一旦某个裂缝出现任何异动,立即启动预案,包括但不限于:紧急撤离、信息屏蔽、以及……在万不得已时,经联合委员会授权,执行可控的封锁或湮灭程序。”
这个方案既考虑了安全性,又兼顾了科研价值,同时还通过人员捆绑和联合授权机制,最大程度地消除了单方面行动的疑虑。
霍克上将紧绷的脸色稍缓,他沉吟片刻,粗声问道:“联合探测舰队的指挥权归属?遭遇突发情况时,谁有最终决断权?”
“执行具体探测任务时,以裂缝所在区域的所属文明为主导,其他方派员参与监督和技术支持。”
孔方佳早有准备,“最终决断权,归属任务舰队的最高指挥官,但该指挥官必须由三方共同认可,并且在做出重大决定(如开火、自毁)前,需尽可能征得联合委员会的快速授权。特殊情况下来不及请示,由指挥官临机决断,但事后需接受联合委员会的审查。”
这个折中方案,在确保效率的同时,也设置了制衡。星盟方面对强调“尽可能授权”和“事后审查”表示满意,这符合他们的程序正义理念。
黑塔帝国对“所在区域主导”和指挥官“临机决断”权也表示可以接受,这尊重了他们的主权和军事传统。
“裂隙探针”计划迅速获得批准并付诸实施。
接下来的数月,成为了三方技术力量一次史无前例的大融合与大练兵。
在“昆仑之心”基地的巨型船坞内,工程师们将地球的“游弋之耳”探测器平台进行改造,集成了星盟能量文明提供的、能够捕捉微弱维度辐射的“光痕”传感器阵列,以及黑塔帝国提供的、用于稳定微型时空扰动的“惯性阻尼”发生器。
最终成品是一种长约十五米、造型古怪但功能强大的“联合探针-I型”,其银灰色舰体上同时喷涂着地球的蔚蓝星球徽记、星盟的七彩星环和黑塔帝国的黑色尖塔。
在星盟的“纯光之海”研究站,能量文明的科学家与地球的“灵弦”理论专家、黑塔帝国的材料学家合作,尝试利用特定频率的能量场,在不直接接触裂缝的情况下,诱导其产生可测量的“灵弦”反馈,从而推断其内部结构和稳定性。
实验室内,各种颜色的能量光束交织,复杂的公式在全息屏幕上飞速滚动,不同语言的讨论声和仪器嗡鸣声混杂在一起,充满了蓬勃的活力。
在黑塔帝国的边境要塞“铁城”,帝国工程师向星盟和地球的观察员展示了他们如何利用强大的引力场发生装置,在安全距离外对一个小型、稳定的裂缝施加可控的“压力”,观察其时空结构的响应,从而收集关于裂缝“韧性”和“弹性”极限的数据。
巨大的环形装置轰鸣作响,空间在力场作用下微微扭曲,所有人都屏息凝神地记录着每一个数据波动。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通过对数十个不同等级、不同状态的裂缝进行系统性的探测和研究,联合团队陆续发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规律:
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稳定裂缝的“灵弦”背景都存在着一种共通的“基频”,这种基频与宇宙“背景音”有着微弱的谐波关系,仿佛是所有裂缝共同的“出生印记”。
他们发现,裂缝的活跃度与周边区域的“意识总量”(由灵能文明定义和测量)存在某种非线性的关联,意识高度集中的区域,附近的裂缝似乎更倾向于保持“沉默”或“低功耗”状态,这为理解高维力量的“观测者效应”提供了新线索。
他们发现,某些特定元素(如经过核聚变处理的铁-60同位素)在靠近裂缝时,其衰变速率会出现统计学上的显着异常,这为开发新型的裂缝探测和预警装置提供了物理基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弦!正物质宇宙:跨越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弦!正物质宇宙:跨越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