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园丁”)被判处重刑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法律界和特定圈层内激起了深远的涟漪。新闻报道依旧克制,但内部通报的严厉措辞和详实证据,让所有目睹者都清楚——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了。然而,对于亲历这场风暴核心的人们而言,法律的判决更像是一个分号,而非句号。生活的洪流裹挟着未愈的伤痕、未竟的追问和新的挑战,继续向前。
(一) 余震:系统内的清创与反思
韩老的倒台,引发了一场规模空后的、静默而深入的系统内部清理与整顿。与“东山会”及韩老势力有过深或浅关联的人员,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审查、调整或清退。一些长期被把持或影响的政策领域、项目审批流程,开始了艰难的“去韩化”修正。陶成文和魏超等人参与制定的、基于“净土”行动经验的反腐与权力监督新规,开始在特定领域试点推行。
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更难。隐形的抵抗、阳奉阴违、以及“事不关己”的冷漠,在新的岗位上依然时有遇到。鲍玉佳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就一项旨在强化金融穿透式监管的提案,遭遇了软钉子,对方委婉地表示“需要兼顾市场活力”和“避免监管成本过高”。
“看,腐坏之气并未完全消散,”她在会后对陶成文苦笑道,“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存在。修剪掉最显眼的病枝容易,但清理渗透到土壤深处的病菌,需要更持久的耐心和更精密的工具。”
陶成文深以为然:“这就是我们接下来工作的重点。不能只满足于抓几个人,更要致力于让土壤变得更健康,让规则本身更具免疫力。”
(二) 往事的烙印:集体记忆的淬炼——保安老赵的另一种可能
在“曙光互助基金”组织的一次小型内部疗愈活动中,几位核心成员再次谈起了银行保安老赵的事件。这一次,话题不再局限于控诉与悲伤,而是转向了更具建设性的思考——如果时光可以倒流,除了愤怒与同情,他们还能做些什么?
【反思与延伸 - 保安老赵的另一种可能】
鲍玉佳(当时的旁观者): “我后来常常想,如果当时我不是一个新人,如果我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我是否可以立即启动银行的内部紧急事件处理程序?是否可以当场用手机记录下过程(在当时环境下需承担风险)?是否可以立即向更高层级的管理者或者内部的纪检部门反映?而不是仅仅被恐惧和无力感淹没。个人的勇气需要制度的支撑,而制度的有效,也需要每一个环节上的人不放弃发声。”
曹荣荣(基金负责人): “从基金的角度,我们现在致力于为像老赵这样的‘隐形受害者’提供支持。但预防永远大于补救。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基金的影响力,推动一些行业规范的建立?比如,更明确的员工遭遇不公对待时的申诉与保护机制?更严格的客户行为准则,将对一线服务人员的尊重写入条款?让下一个‘老赵’知道,他不是孤立无援的。”
张帅帅(技术支援): “从技术层面,是否可以开发更便捷、更隐蔽的内部举报和证据留存系统?确保信息能绕过可能被阻挠的中间环节,直达监督部门?技术应该成为弱者的盾牌,而不是强者的工具。”
梁露(记录者): “我的责任,是让老赵的故事不被遗忘,不仅仅是作为一个悲惨的符号,而是作为一个促使改变的案例。我要去探寻,在那些看似固化的权力结构中,是否曾经存在过成功的反抗案例?那些微小的胜利是如何发生的?给人以希望,比仅仅揭示黑暗更重要。”
这次讨论,将一段痛苦的集体记忆,转化为了面向未来的行动思考。他们认识到,对抗 systemic violence(系统性暴力),不仅需要事后的揭露与惩处,更需要事前的预防、制度的完善和个体能动性的激发。
(三) 新生与挑战:各自的道路
各人都在新的轨道上,面对着各自的风景与风浪。
曹荣荣的“曙光互助基金”影响力逐渐扩大,但也面临着资金压力、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帮助对象情况日益复杂的挑战。她开始学习项目管理、心理学甚至社会工作知识,努力让自己从一个受害者代言人,成长为一名更专业的社会服务者。
孙鹏飞和程俊杰在狱中表现良好,他们参与了一些文化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孙鹏飞在来信中提到,他开始尝试写作,记录自己那段迷失岁月的心路历程,希望能警示后人。程俊杰则对法律产生了浓厚兴趣,计划刑满后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梁露的非虚构书稿完成了初稿,暂定名《浮光与根须:一桩罪案背后的时代切片》。出版过程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阻力,一些出版社对其中涉及的系统性反思和敏感细节心存顾虑。她不得不开始考虑海外出版或独立发行的可能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基因暗码:血色螺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