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锚点”计划的启动发布会,选在了一家具有百年历史的公共图书馆。巨大的穹顶下,铅字印刷时代的书香与数字时代的蓝光屏幕交织,象征着记忆从实体到数字的传承与跨越。梁露站在台上,身后是巨大的投影,展示着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公共记忆库”首个节点——关于“银行大厅事件”的完整、可验证证据链。
“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梁露的声音清晰而坚定,透过麦克风回荡在寂静的会场,“它是我们脚下的土地,是承载现在、通向未来的基石。今天,我们不仅要守护这片土地,更要让它变得透明、坚固,让任何试图挖掘暗根的手,都无所遁形。”
台下,陶成文和魏超坐在角落,目光扫过全场。他们关注的不是台上的光芒,而是台下阴影中可能存在的窥探者。发布会通过网络向全球直播,这既是宣言,也是诱饵。他们想知道,那些隐藏在“深渊回忆”背后的客户,会对这个直接挑战他们篡改行为的计划,作何反应。
**(一) 技术利刃与第一次交锋**
张帅帅和沈舟坐镇在“社会韧性联盟”的网络作战中心。大屏幕上,代表“记忆锚点”数据库访问量的曲线平稳上升,但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副屏幕上,无数条红色的攻击警示正在疯狂闪烁。
“来了。”沈舟低语,手指在虚拟键盘上疾走,如同演奏一首无声的序曲。攻击源遍布全球,是经过伪装的僵尸网络,试图用海量无效查询淹没服务器,制造混乱,甚至寻找系统漏洞。
“清源行动,第一阶段启动。”张帅帅下令,声音冷静。他部署的AI防御矩阵瞬间激活,不仅精准识别并屏蔽了攻击流量,更如同一条逆流而上的猎犬,沿着攻击路径反向追踪,试图锁定几个关键的指挥节点。
与此同时,沈舟团队布下的“蜜罐”——几个伪装成未被“记忆锚点”收录的、关于“园丁”早期理论起源的虚假学术档案——被触动了。一个匿名的访问者,使用了与“深渊回忆”组织类似的加密跳板,试图下载并尝试篡改这些文件。
“鱼咬钩了,”沈舟盯着数据流,“追踪信号……指向一个位于中立港城的空壳研究机构。”线索虽然微弱,但这是他们第一次如此接近那个对韩老历史感兴趣的“神秘客户”。
**(二) 课堂下的暗礁**
就在“记忆锚点”计划高歌猛进之时,“新芽”计划的试点课堂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挑战。
孙鹏飞和程俊杰主导的一场高中生辩论赛,主题是“效率与公平何者更应优先于社会治理”。他们原本期望引导孩子们思考平衡的重要性,却发现正方“效率优先”的队伍,引经据典,论点犀利,其核心论调竟与网络上流传的那种美化后的“园丁”思想变体如出一辙。
“我们不能只看到规则带来的‘束缚’,更要看到高效规则带来的巨大发展红利,”一个戴着眼镜、神情自信的男生侃侃而谈,“在特定历史阶段,由具备远见的精英主导进行集中规划和资源调配,是打破僵局、实现跨越的必要手段。历史上的某些‘争议性’人物,其初衷或许正是基于这种现实考量。”
程俊杰听得后背发凉。这些话语被精心包装,剥离了血腥与压迫,只剩下冷冰冰的“效率”和“长远”,对缺乏历史纵深感的年轻人极具迷惑性。孙鹏飞立即介入,引导反方从“效率的代价是谁在承受?”“精英的权力由谁来监督?”等角度进行反驳,现场顿时陷入激烈的思想碰撞。
课后,曹荣荣和鲍玉佳听取了孙鹏飞的汇报。
“他们不是在硬性灌输,而是在提供一种‘更聪明’、‘更现实’的世界观,”鲍玉佳面色凝重,“他们在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思想土壤,用经过改良的‘毒种’。”
曹荣荣点头:“‘新芽’计划必须加速,并且要更具针对性。我们需要更多的‘孙鹏飞’和‘程俊杰’,深入到年轻人中间,不是去说教,而是去点燃他们内在的批判性思维和同理心之火。”
**(三) 裂痕与压力**
内部的压力也悄然浮现。林奉超和付书云代表的法律与公关团队,对“记忆锚点”计划完全公开部分敏感证据(如银行大厅监控录像的未剪辑版本)提出了法律风险和舆论担忧。
“我们必须考虑受害者家属的感受,以及可能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进行二次传播的风险,”林奉超在内部协调会上强调,“完全的阳光,有时也会灼伤善良。”
“但阴影正是依靠那些被隐藏的部分才能滋生,”梁露据理力争,“真相的残酷本身,就是最有力的疫苗。如果我们自己都开始犹豫,如何对抗那些系统性的篡改?”
陶成文听着双方的争论,最终拍板:“公开的原则不变,但方式可以更讲究。对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进行技术处理,但关乎事件定性、行为定责的核心事实,必须毫无保留地锚定。我们要相信公众在完整信息下的判断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基因暗码:血色螺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基因暗码:血色螺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