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吃完收拾妥当后,何裕柱先把雨水送到学校,随后骑车来到清华大学。
到达教学楼时,他发现江文辉和其他几位同学已经提前到了,看到旁边的孙教授,何裕柱眼睛一亮,赶忙将自行车推了过来。
如今大家对何裕柱的自行车已不再感到新奇,毕竟他的经历众人皆知:鸿宾楼的大厨,收入足够买一辆自行车。
不过每次见到,人们还是会忍不住羡慕,毕竟全校只有他一人骑车上学。
这并非何裕柱有意炫耀,只是自行车确实便于他接送雨水,也就没太在意别人的想法。
将车停好后,他快步走到孙教授身边说道:“孙教授,咱们不是约好八点集合吗?我还以为来晚了呢。”
何裕柱看了看手表,现在才七点四十多。
江文辉在一旁听到后说道:“柱子,我们请孙教授来帮我们辅导考试了。”
说到这,他的眼神有些复杂。
投身机械领域的同学们才意识到其中的艰难。
尤其在这个学期,他们要参加工程师资格考试,即便只是最低级别的九级工程师,难度也不容小觑。
九级工程师虽是最低等级,但拥有工程师的头衔,远比高级技工难得多。
看看原着里的易忠嗨,身为八级技工,一生都没晋升为工程师。
这一等级的差别,意义重大。
即便这个时代论文无需在国外发表即可认可,其难度仍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达到的。
江文辉的眼神流露出复杂的神情,原因在于他们了解到,今年这个学期,柱子仅凭论文就发表了四篇,而且无需任何修改即可直接视为某一研究领域的方向。
其中包含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思路甚至可以直接用于实际操作,这与他们绞尽脑汁想出的论文选题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因此,他们需要提前请孙教授过来指导论文,这便是原因之一。
柱子的话让孙教授未置一词,只是以看待优秀学生的眼神看着他,示意柱子在一旁稍等。
柱子的论文无需修改,但其他同学还在等待孙教授的指导。
何裕柱看到这一幕,立刻明白过来,便没有开口,而是静静地听着孙教授为其他人讲解。
他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约半小时后,孙教授基本完成了对这些学生的指导。
这些学生都是清华大学的佼佼者,加之论文已撰写许久,现在的问题大多只是小细节和方向上的调整。
孙教授经验丰富,讲解简洁明了,往往一句话还未说完,学生们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体会。"好了,时间差不多了,跟我来吧。”
考试前,孙教授再次交代了这些考生的情况。
此次工程师考试共有三十七名同学报名,这是机械系几个班级合并后的总人数。
考试分为两部分,首先是笔试,这也是较为重要的文化测试部分。
像易忠嗨这样的厂内高级技工,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在机械理论方面难以取得突破,因此始终停留在八级工的位置。
然而,要成为一名工程师,扎实的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即使面对先进的机床图纸或零件结构的设计,以及大型工程中的各种参数,也只能徒有其表,甚至不知从何下手。
第二部分是实际操作环节,这里不需要完全掌握所有六项技能,只需从中挑选两项进行考核即可。
当然,何裕柱是个特殊案例,他要参加的是八级工程师的考核,试题与同学们不同,既有笔试也有实操。
孙教授将三十六名考生送入考场后,又让何裕柱跟着他前往另一间教室。
毕竟,这次八级工程师的考试只有何裕柱一人报名。
考场虽设在实验室,但考官配置十分完备,这得益于孙教授的安排。
何裕柱进入考场后,拿到试卷粗略浏览了一遍,发现都是机械领域的题目,比之前的理论测试难度高得多。
上午,何裕柱完成答卷后并未交予监考老师,而是直接递给了孙教授。
孙教授仅扫了一眼便带着何裕柱离开教室。
一路上,两人沉默无语。
不久,他们抵达清华大学机械系实验室门口。
一进屋,孙教授直奔实验桌旁,指着桌上摆放的各种工具说道:“试试?”
何裕柱略作观察,尽管工具种类繁多且种类复杂,但他脑海中早已熟记于心,几乎无需思考便能熟练运用。
于是,他随手拿起两件工具,检查桌上损坏的机械部件后立刻开始修理。
实验台上摆着一块损坏的零件,似乎是从车间废弃的物品中挑选出来的。
螺丝口断裂和主体结构受损,使这块机械部件几乎失去了实用价值。
虽然可以修复,但修复的成本可能比直接更换新品还要高。
何裕柱手持工具在零件上细致操作时,孙教授的目光愈发明亮,身体也不由自主地靠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四合院:傻柱重生,娶妻陈雪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