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夏老师的手生了冻疮,却总在孩子们藏冰块时,站在雪地里看。看到谁的冰砖冻得不够硬,他就会说:“周夏太爷爷说,冰要冻透,才藏得住热,就像日子,冷透了才知暖,就像你握冰太久,手会发烫。”有次周冬的冰砖里冻了太多雪,他拿起凿子敲掉点:“你看,留个空,才像真的冬,哪有冬天密不透风的?”
周穗老师去年冬天走了,临终前把周穗太奶奶的蒲扇交给周夏老师:“把它放进第十四棒的木盒,告诉十年后的人,这扇上的南瓜藤,是用十三代人的手温焐绿的。”扇骨上的包浆亮得像层釉,是九代人握出来的光,扇面的藤叶纹路里,还留着周穗太奶奶的指痕。
酿酒师的“第一百六十坛”南瓜酱开封那天,正赶上腊八,社区的人捧着碗来的——要拌腊八粥吃。周冬给每个碗里都舀了勺酱,“太爷爷说,酱里得有冬天的劲,才叫日子熬得透。”“圆圆”的第十六代重孙“团团”蹲在酱坛旁,脖子上的红绳系着个微型录音器,里面录着十四代人的笑声:周砚田太爷爷的爽朗笑(混着酒气),周禾太爷爷的温和笑(带着竹香),小周太爷爷的年轻笑(裹着蝉鸣),周芽太奶奶的清脆笑(沾着花香),周叶太爷爷的明亮笑(映着阳光),周穗太奶奶的咯咯笑(缠着桂香),周禾老师的阳光笑(透着瓜甜),周蕊太奶奶的银铃笑(落着霜花),周籽太爷爷的憨厚笑(裹着雪粒),周苗太奶奶的清脆笑(带着雨珠),周蘑太爷爷的腼腆笑(混着竹香),周穗老师的甜笑(沾着汗味),周夏老师的爽朗笑(裹着桂香),周冬的清脆笑(带着冰碴)。
芒种前一个月,周冬开始筹备第十四棒的开挖仪式。她翻出周夏老师手绘的“接力棒地图”,在“2174年开挖处”画了幅《雪盖瓜根图》,图里的老槐树下埋着十四颗冻南瓜,每颗瓜上都盖着雪,瓜旁摆着不同的冬物:草绳、冰砖、棉絮、雪铲、瓮坛、红绸带、录音器、冻籽、日志、蒲扇、霜花、冰画、南瓜酱、雪水。“每个瓜都藏着个冬秘,”她给孩子们讲,“就像你们的棉袄,裹着冷,也裹着暖。”
开挖那天,天刚放晴,老槐树下的积雪开始融化,屋檐的冰棱滴着水,像在倒计时。周夏老师抱着周穗老师的蒲扇(摆在碑前的供桌上),供桌旁放着杨永革太爷爷的竹篾刀,刀上缠着圈红绸;周冬捧着新木盒,盒子是用老槐树2164年修剪的枝桠做的,盖刻着十四片冰叶,每片叶上都有霜花,最末一片叶心里嵌着颗冻南瓜籽,像颗会冬眠的星。
执铲的是“新芽班”最新的孩子——个留着平头的小男孩,他的外婆正是当年的双丫髻女孩的妈妈。男孩的手冻得通红,却握得极稳,当铁锹碰到木头的瞬间,周冬仿佛听见了一百三十年的声响:2044年林小满太奶奶开盒时的惊叹(混着春风),2054年小周太爷爷开盒时的哽咽(裹着夏雨),2064年周芽太奶奶开盒时的心跳(带着秋霜),2074年周叶太爷爷开盒时的屏息(落着冬雪),2084年周穗太奶奶开盒时的手心冒汗(映着春阳),2094年周禾老师开盒时的眼眶发热(缠着夏蝉),2104年周蕊太奶奶开盒时的鼻子发酸(沾着秋桂),2114年周籽太爷爷开盒时的喉头发紧(落着冬雪),2124年周苗太奶奶开盒时的睫毛发湿(带着春雨),2134年周蘑太爷爷开盒时的心口发暖(混着竹香),2144年周穗老师开盒时的掌心出汗(沾着蝉鸣),2154年周夏老师开盒时的鼻尖发痒(裹着桂香),2164年自己开盒时的指尖发麻(带着冰碴)。
第十四棒木盒露出红绸带的刹那,阳光穿过融雪的水汽,在绸带上织出金色的网,像时光在解冻。周冬上前轻轻擦去盒上的雪和泥,盒盖的冰叶在光下泛着温润的光,像石蛋太爷爷当年刻的那样,带着股“接地气”的拙朴,仿佛能闻到陶罐里南瓜酱混着雪水的清酸。
打开木盒的瞬间,气息漫出来——竹篮的柏香混着冰碴的清,窗花的纸香缠着冻土的腥,南瓜籽的土香裹着酱的咸,拼布的棉香带着雪的凉,乳牙的奶香沾着冰珠的甜,青梅酒的醇香渗着槐枝的涩,竹刀的铁腥气缠着木柄的润,录音器的金属味裹着笑声的暖,蝉蜕的清苦缠着桂花的甜,蒲扇的竹香缠着棉絮的软,混在一起,像被时光腌了一百五十年的酱,稠得能拉出亮晶晶的丝,咸里带着点冰的清,清里裹着点回甘,像所有被冬雪冻透的滋味。
周冬一件件取出物件,声音清脆却带着颤抖:“这竹篮的破洞,是石太爷爷摔的,却装了十四代人的故事,洞越老,装得越沉;这蝴蝶窗花,是十三代剪的,翅膀从缺一片到缺十三片,缺口越多,飞得越远,就像咱们走过的路,冻过才知暖……”
当讲到周穗太奶奶的蒲扇时,周夏老师突然说:“摸摸这扇面,藤叶的纹路里,全是夏天的风,冬天的暖。”孩子们轮流摸扇,指尖划过冻硬的纸面,像摸到了一双手的温度,粗糙却贴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镜头里的单身舞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