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辫女孩的妈妈——当年的锅盖头男孩的女儿,放的是自己剪的第二十代蝴蝶窗花,翅膀上留着二十个缺口:“每道缺口都是块苗床,育过春的芽,浇过夏的雨,晒过秋的阳,盖过冬的雪,才把日子育成了现在的模样。”她还放了段录音,二十一代传人的声音叠在一起,说:“家就在这老槐树下,在接力棒的红绸带上,在每颗破了壳、发了芽的南瓜籽里。”
新一代种粮能手——周明叔叔的仍孙,放的是“接力南瓜”的百年苗谱,从2034的野生苗到2234的反季苗,每代人的培育笔记都记在谱上,像本写在时光里的生长记。他往盒里倒了点第二百零一配方的营养液(混着土香的清),液在盒底积成小小的一汪,映着老槐树的影子,像片装着210年阴晴的天空,蓝得让人心头发绿,绿得像刚冒芽的希望。
社区裁缝师傅的云孙——戴眼镜的小姑娘的耳孙,放的是新拼的“同心结”,拼布上有二十一代传人的针脚,连“圆圆”的爪印、“团团”的羽毛、新叶的纹、南瓜花的粉、泥土的粒都拼了进去,“少了哪样都不叫春生”。
“新芽班”的麻花辫女孩放的是自己磨的“2244”鹅卵石,石面上的笑脸扎着麻花辫,嘴角边画着串红绸缠着南瓜苗,“王太爷爷说,笑脸要带着新叶的样,才不会怕蔫。”她还放了包刚配好的育苗土,土里约着老根碎,“周蛰老师说,新土混着老根,长出来的苗才认家。”
木盒盖好时,孩子们唱起了那首老歌谣,声音穿过暖棚和新苗,格外清亮,像200年前的调子,又像刚谱的新曲:“老槐树,发新芽,你一言,我一语,日子就像筐里瓜,甜的苦的都要拿……”周冬老师跟着轻轻哼,手指在膝盖上打着节拍,阳光透过新叶落在她的白发上,像撒了层绿粉,暖得能化开最后一点寒气,暖得能把210年的时光都焐得发绿。
新的石碑立了起来,刻着“记忆接力棒·第二十二棒”,旁边的箭头指向2244年。周蛰让孩子们在碑后按手印,麻花辫女孩的手印纤细,按在周蛰的手印旁,新旧重叠,像藤缠着苗,又像代接着代。老槐树上的红绸带飘啊飘,第二十一棒的新红绸缠着第二十棒的旧红绸,往第二十二棒的方向伸,像条永远没尽头的线,一头拴着2034年的石蛋太爷爷,一头牵着2244年的新期待。
远处的试验田里,无人机正给南瓜苗喷水,水雾在阳光下架起彩虹,苗尖的水珠滚下来,在土里砸出小小的坑,像时光在播种。南瓜藤还在往石碑的方向爬,新叶托着红绸带,红绸带缠着支架,支架连着土地,土地又养着苗,一辈辈,一年年,把日子缠成了永远解不开的结,也育出了永远冒不完的芽。
周蛰望着那片碧绿色的南瓜田,突然想起周冬老师说的:“所谓接力,不过是让土地记得每颗破壳的勇气。”石蛋太爷爷的籽倔,杨永革太爷爷的籽韧,林小满太奶奶的籽柔,周穗太奶奶的籽甜……直到现在孩子们培育的籽,都在这土地上挣过,就像这石碑上的手印,叠着叠着,就成了绿海;这红绸上的结,缠着缠着,就成永恒。
夕阳把新苗染成金绿,叶瓣的绒毛沾着光,嫩藤在风里轻轻晃,像系了串会发光的铃铛。石碑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斜斜划过刚翻过的土地,碑顶的红绸带在影子里飘,像条通往2244年的路,路上还印着南瓜叶的掌纹,每道纹里都嵌着光。
周蛰最后看了眼那影子,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裤腿上的泥——突然觉得这影子不是冷的。它裹着新苗的暖,带着泥土的腥,混着红绸的香,像石蛋太爷爷撒种时弯腰的弧度,像杨永革太爷爷搭架时抬手的高度,像林小满太奶奶系绸时转身的角度,都凝在这影子里,顺着田垄往远处淌。
风掠过高耸的玉米田,影子在地上轻轻摆,新苗的叶尖扫过影子的边缘,像在给这条路镶绿边。周蛰蹲下来,看着自己的影子和石碑的影子叠在一起,两个影子的末端都朝着“2244”的标记,像两双脚,正并排往未来走。
“这哪是影子啊,”他听见身后周冬老师的声音,带着点欣慰,“是日子在土里扎的根。”周蛰回头,看见老师的拐杖在地上点出小坑,坑沿的新苗正往坑里钻,像在给影子的根培土。
最后一缕阳光掠过碑顶,把影子染成金红,新苗的绿在红里透着亮,像把210年的春都揉进了这暮色里。周蛰站起身往回走,鞋底的泥在地上印出带根须的脚印,像在跟土地说:“放心吧,这芽,我们替你守着。”往试验田深处走时,周蛰的鞋跟总在土路上磕出“咚咚”声,像在跟地下的根须打招呼。新栽的反季南瓜苗顺着竹架往上蹿,卷须打着旋儿够红绸带,有株最急的,已经把第二十一棒的旧绸缠出了三道弯,绿藤裹着红绸,在夕阳里像道流动的彩虹。
“周蛰哥,你看这苗!”麻花辫女孩举着放大镜追上来,镜片里映着片刚展开的新叶,叶脉像极了石碑上“2234”的刻痕,“王老师说这叫‘时光复刻’,老辈的纹路会藏在新叶里。”女孩的指甲缝里还嵌着泥,说话时呵出的气里混着青草香,“就像我太奶奶的花布衫,补丁上的针脚,跟新布的纹路能对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镜头里的单身舞步请大家收藏:(m.20xs.org)镜头里的单身舞步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